只有戰場,只有生死搏殺,才有更大的可能去觸碰那傳說中的化勁境界,重活一世,陳魁怎么說也要領略一番化勁的風采,否則就太對不起老天給予的機會了。
陳魁現在以為自己來到了歷史上的宋代,并未多想,根本沒想到,自己其實來到了水滸世界,因為王進母子救了陳魁之后,并未將真實姓名相告,只是說自己姓張。
至于科考,陳魁果斷放棄,現在,他現在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參軍,上戰場。
“陳魁啊,陳魁,金榜題名,就隨著你的死,一起去了吧,寧做百夫長,勝過一書生,沙場才是我的歸宿。”陳魁輕聲說道。
前身非常熱衷科舉,頗有種將科舉視為生命中的唯一的意思,這個時代,很多讀書人皆是如此,非得去過一過那獨木橋。
“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
陳魁并沒有因為說了這番話而感到身體或者思想什么不適,沒有什么執念,也沒有什么融合,更不存在反抗之類的,原陳魁,早已魂歸地府,煙消云散,現在是個全新的陳魁。
不過,在那之前,現在最重要的是調養好身體,不求馬上恢復到前世身體素質的巔峰,但是怎么說,也得有個兩三成水準吧,否則怎么混。
要做到這點,就需要食物和藥材,歸根到底,就是錢的問題,陳魁現在正在解決這個問題,原主將錢埋在了地下。
陳魁有些佩服原主的果斷,他變賣田地家產,結廬在僻靜之所,遠離繁華,一心閉門讀書,而且還有點長遠目光,他考慮到自己不一定能夠馬上考取功名,為了保證自己日后還可以專心讀書,就將大部分錢埋了起來,日后有需要在挖出來,不需要為了衣食而奔波。
至于具體數額,時間太久,給忘了,反正不少。
手中這把鋤頭,原來也是打算一起賣掉的,反正又不種田,留著沒啥用,只是后來原主還是將鋤頭給留下了,目的是為了鞭策自己好好讀書,每當原主分心的時候,就會看這把鋤頭,在心中告誡自己——如果不好好讀書,日后就要拿著鋤頭下田做苦力,永無出頭之日。
想想,還真是有點小勵志呢。
休息了兩次,陳魁終于挖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一個小陶罐,費力的將罐子從土里拔出來,放在桌子上,擦拭一下頭上的汗珠,陳魁忍不住又嘆了口氣,這副身體,太差了,差到根本不像年輕人。
將陶罐打開,從中取出一個包得嚴嚴實實的泛白藍色土布包裹,打開之后,露出了三錠大小不一的銀子。
“好家伙,有錢人啊!我還以為是銅錢,竟然是銀子,你這家伙也太摳了吧,就不能多吃點嘛,活該你死在半路上。”
“天書,出來。”
PS:宋代主要是以銅錢作貨幣,不過既然是水滸,那就按照水滸的寫法,將銅錢和金銀貴金屬一起當做貨幣。
感謝“寒丨”“書友120516185751613”和“寶寶貓熊”各100起點幣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