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登臺的話劇是雷雨,雷雨展現的是民國時期一個封建家族兩代人的恩怨糾葛...這部話劇被譽為中國話劇現實主義的基石,是中國現代話劇成熟的里程碑。
小演員們在艾文的調教下無論是臺詞還是形體都可圈可點,雖然還略帶生澀,但是已經有了戲精的雛形。最讓人驚訝的還是七班學生的臺詞功底,小演員們沒有一個人帶麥克風的,但是念出來的臺詞中氣十足,愣是傳到了每個觀眾的耳朵里。
這就很厲害了...有些網劇演員的臺詞功底都達不到這種程度,這已經不能稱之為驚喜,只能用驚艷來形容了。
七班的臺詞功底還要得益于艾文平時早讀的訓練,在別的班每天早上讀課文的時候,艾文直接帶著學生訓練三腔共鳴...而且他對氣息的訓練十分專業,畢竟這種訓練方式是他播音系朋友提供的方法。
對氣息的考核,艾文直接用了繞口令:數棗--出東門,過大橋,大橋底下一樹棗,拿著桿子去打棗,青的多,紅的少。一個棗兒,..十個棗兒...一個棗兒。一口氣說完才算好。
現在七班的學生基本都能一口氣把它念出來,干脆利落,唇齒清晰...七班孩子現在把早自習戲稱為唇部按摩時間,一開始的時候大家真的被憋夠嗆,但是隨著訓練時間的延長,他們的提升是肉眼可見的迅速。
這一次話劇公演算是厚積薄發的產物。艾文搭臺,七班唱戲,臺上的基本功都是艾文平時認真訓練出來的...沒有晨跑哪來的氣息悠長?沒有繞口令練習哪來的唇齒清晰?沒有三腔共鳴訓練哪來的嘹亮聲音?
艾文的每一個舉動都是有深意的,教育沒有無用功,學生的提升才是硬道理。有些家長直到看見自家孩子在舞臺上光彩奪目之后才知道他們成長了這么多。
他們最感謝的人必然是坐在第一排穩如泰山的艾文老師了...要不是艾文明確的表示自己不收禮,他們現在真想包個大紅包送給艾文表示感謝。
顯然,艾文已經收獲到了家長們的感激與感恩...七班的家長成功進入艾文的人脈圈當中。話劇公演之前如果艾文求家長辦點事兒估計家長也會給面子辦了,但是此事之后,他們會重視艾文,哪怕有求于他也會盡力為之。
話劇公演最后當然博得了滿堂彩,在如此高光時刻艾文直接把校長大人推上了臺發表講話。臺下坐的家長都是七中潛在的助力,校長大人也樂得露臉。
他先大力表揚了七班小演員們的出色演出,同時對艾文老師的辛勤付出表示贊賞。同時他感謝七班家長對學校的支持......
這一次演出,艾文給七班的孩子們種下了名為自信的種子。往舞臺上走一遭絕對是對心靈的蛻變和升華,當他們成功演繹好一個角色之后,那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
雖然只是一場話劇,但是對他們的人生卻有重要的意義。經過科學研究表明,在學生時代經常享受高光時刻的學生在未來的發展遠遠要比默默無聞的強。這是有專業數據做支撐的結論,艾文搭建這樣的舞臺就是讓七班的孩子認識到:
我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