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講《木蘭詩》啊!大家都背誦下來的哈...”
“《木蘭詩》當中木蘭的結局是辭官回鄉,但是野史當中也有其他不同版本的記錄--比如木蘭成為皇妃等等...”
“當然,這篇課文也不是要告訴你們替父從軍有多么偉大,而是呼吁來之不易的和平。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咱們華夏地界和平不代表全世界安然無恙...”
“這節課就上到這里,班干部中午一點來我辦公室開會。”
艾文溜溜地走下講臺,留下意猶未盡的學生們繼續品味。他的課圍繞課內的內容很少--那些東西通過自學都能研究明白。教輔資料參考書都寫爛的玩意艾文一般不講,他更喜歡講課文背后的故事,沿著課文的立意申**述然后坐在椅子上跟學生侃大山以此來培養訓練學生的思維。
如果語文課變成了課文分析課、變成了文言文翻譯課、變成了古詩文賞析課的話,語文課就失去了它的趣味性。所以課本上大部分的知識性內容艾文向來是一筆帶過--不會?自己買參考書背誦去!
無論是七班還是八班的學生已經熟悉并喜歡上了艾文的講課方式。當然,這種講課方式對學生的要求也不低--學生需要高漲的學習熱情,需要在課前就把課文預習到滾瓜爛熟。
仰望星空的基礎是腳踏實地,如果學生不自學基礎知識的話艾文的語文課就變成了故事課--雖然上課的時候很熱鬧,但是真正的收獲也不多。所以語文課是一門課內課外相結合,老師講授與學生自學相結合的綜合類學科。
所以艾文在課下付出的功夫也不少--導學案啊!單課測試題啊!提問背誦默寫啊!就拿剛才的《木蘭詩》來說,這玩意就是要求全篇背誦默寫的。
木蘭詩全文好幾百字背誦下來簡直要人老命,不過這是教材強制要求,艾文也覺得多背一背這種好文章是有好處的。反正初一剛開學的時候,這幫家伙連朱自清先生的《春》都全篇背誦了,《木蘭詩》什么的都是小意思。
反正以后等待著他們的背誦更多--初中的《出師表》,高中的《琵琶行》,大學的全篇《離騷》。艾文選擇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也是一個學好了令人頭禿的專業。當年全系熬夜背《離騷》的時候那叫一個轟轟烈烈...
高中教材上那兩大篇《離騷》--也就是從“長太息以掩涕兮”開始的那個實際上是節選,真正全篇《離騷》的長度是它的八倍。
當年有個哥們背《離騷》差點精神崩潰,文學院的家伙對暗號的時候也會用《離騷》開篇來確定戰友。暗號的上局是:帝高陽之苗裔兮。下一句是:屈原我去你馬勒戈壁!
文學院向來不過端午,別人過端午是紀念屈原,文學院端午節吹鑼打鼓、喜氣連天--這狗東西死得好啊!這人再多活幾年又特么得多背好幾篇文章!
最可恨的就是這家伙的文章生僻字賊多!各種香草讓人背得腦瓜子生疼!不多說了!都是淚!這東西誰背誰知道!
有人說法律系背各種條文頭疼。文學院的人只能送之以呵呵。法律條文沒有文言文吧?法律條文沒有生僻字吧?法律條文可以理解行記憶,至少不要求百分百重合吧?
不過最可憐的還是醫學院的兄弟們。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的格言至今仍是金玉良言。中醫系的湯頭歌背起來哪都好,就是腦袋涼...
所以《木蘭詩》這點背誦量才哪到哪?年輕人多背背課文就當智力開發了!腦子這東西用不壞只能放壞--當然,挊多了也會從物理方面損傷記憶力。別問作者怎么知道的...
當孩子們回過味來的時候,艾文已經離開班級會辦公室泡養生茶去了。于是這幫家伙又開始議論起來了:
“我覺得有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