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戰亂和紛爭,使得曾經是天朝上國的大周朝紛亂難停,很多地方都荒蕪了。
而且也許是因為枉死的人太多,在各地出現了許多妖魔鬼怪,使得老百姓們更難過活了。
之江省的郭北縣,曾經是遠近聞名的富庶之地,后來海貿興起,許多佃戶都拋棄土地,去到蘇杭去做織工,使得這里的土地沒有過去那般精耕細作,收成差了許多。
現在也不能說比以前差的多,只是和那些以絲織業為主的城市快速發展相比,落差越來越大了起來。
有一個書生名叫寧采臣,正打此路過。
外面下著雨,十分陰冷。
“店家行行好,有沒有鍋爐房什么的,可供我休息一下啊。”寧采臣小心翼翼的賠笑著問道。
“滾!哪里有什么鍋爐房給你這種癩皮狗!還不快滾!再不滾給你腿打斷!”
說著,那店家伙計抄起手中的毛巾做勢要打,寧采臣急忙抱著頭往外跑去。
這座客棧是一個混凝土建筑,比起周圍的建筑都要高出一些來,建到了三樓。
聽說純正的混凝土建筑是十年前傳奇人物寧國公賈瑞和建筑大家山子野一起發明出來的,可以修到很高很高,如果用了鋼筋的話,甚至可以修到十幾樓。
據說在以知行學園為核心,發展起來的鐵山新城里,已經有建設到二十二層的高樓,居然有三十多丈高,簡直是奇跡一般。
似乎還有更高的樓要建設呢,真是不知道是如何想的,站在那么高的樓上,不害怕嗎?
只是這種技術傳出來之后,因為各地連年戰爭,鋼鐵都用來制造軍火了,其他的行業里很是缺少鋼鐵,更不要說冶煉成鋼筋,用來修建房子了,因此這些水泥建筑中實際上用的都是竹篾,并沒有鋼筋混凝土建筑那般結實,最多修到五樓就是極限,而且挺立在那的年限也會短很多。
一般來說,這種新式建筑都會有暖氣系統和自來水系統,鍋爐房更是暖和的很。
當年知行學園的分校建到了各地各處,暖氣系統的建設工藝也是到處都傳遍了的。
只是也是同樣的問題,很多地方鋼鐵不夠,不能夠如同鐵山新城那般奢侈的使用鐵管道,因此在南方一些地方,發明了用瓦器來代替鐵器,但是瓦器的結實程度遠不如鐵器,所以所謂的產生壓力,將水抽到高處的功能是沒有的。
而且瓦器更加不結實,很多鍋爐房其實是重地,絕對不會讓外人和不會操作的人進去的。
這寧采臣到是懂的,居然知道鍋爐房的事情,見店家如此不講情面,寧采臣也沒有辦法,只能轉頭離開。
那伙計見寧采臣的樣子,眼睛轉了一轉,說道:“城西北有個廟,名叫蘭若寺,你可以去看看,應該可以住。”
寧采臣不得已,只得轉身拱手離開。
一般有鍋爐的房子,也都有熱水供應,一盆開水一文錢,寧采臣舔著臉,打開一個隨身的葫蘆,比劃了一下,那伙計翻了個白眼,揮了揮手任由他自己去了。
寧采臣打了一葫蘆熱水,轉身離開,拱手向伙計道了個謝,看見那伙計并沒有理會他,就只能訕訕的收回了手,默默的消失在了雨幕中。
到了傍晚,寧采臣終于走到了蘭若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