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了大半個月的雷達站隨著石泉公布假期之后也變得清靜了不少,除了一家六口都在雷達站的阿薩克和根本不敢回國的鄧書香一家,這雷達站里剩下的便只有準備月底再一起去白俄的海寧兩口子和他手底下的10個白俄伙計。
雖然算起來人不少...哦,差點忘了死皮賴臉留下來,有事沒事兒就去維修車間悶頭兒幫忙的咸魚。
這個看見姑娘就臉紅的娃娃臉打的什么心思,即便是反應比常人慢了一拍的鄧書香都看出來了。可惜,新招來的那個剛大學畢業的漂亮白俄妹子對咸魚壓根兒就沒興趣。
對于沒把咸魚和張初晴攛掇到一起這件事一直耿耿于懷的石泉自然懶得摻合,每天不是去后山溜達溜達看看自己的收藏,就是拎著獵槍和艾琳娜一起,帶上充當獵犬的大熊維尼以及吉祥物一樣的冰糖在周圍的山上打打獵。
至于阿薩克和鄧書香這倆壯漢,基本上每天不是在靶場老帶新,就是在雷達站里一邊陪著家人一邊琢磨吃的。
只不過這悠閑的小日子還沒過上幾天,瓦列莉亞的丈夫,魯任館長卻罕見的找上了門,他不但自己來了,甚至還帶著紅星臺的那位女記者葉蓮娜,以及葉蓮娜的丈夫,曾經在斯摩棱斯克官方工作的謝爾蓋,當然,還有去年勝利日時曾經想發布委托的那位攝影師。
這幾位可都是熟人,不過他們怎么找到這兒來了?而且提前連個招呼都不打?
壓下心中的疑惑,石泉帶著艾琳娜,身后跟著阿薩克和鄧書香這倆壯漢迎上了,正從車里走下來的魯任等人,至于咸魚,此時他還在后山的維修車間里顯擺他的貓呢。
“魯任館長怎么想起來我這了?”石泉和對方幾人一一握了握手,嘴上不停的說道,“而且還帶來了這么多老朋友。”
“都是沖著你的列車炮來的”魯任根本不會拐彎抹角,“我前段時間接到了娜莎的求助,所以就帶著他們來了。”
“娜莎的求助?什么求助?我怎么不知道?”石泉詫異的問出了一連串的問題。
“當然是關于那門列車炮的來歷”魯任說完根本沒有進入雷達站的意思帶著跟來的記者等人,熟門熟路的往后山的方向走。
石泉自然要陪著,好在都是熟人,紅星臺的女記者葉蓮娜不用提醒便主動示意攝像機,避開了帶著倆壯漢跟在最后的石泉,把所有的鏡頭都給了穿著一身狩獵裝的艾琳娜。
從進門的T72坦克,到噴火坦克乃至其他的大小裝甲車、火炮以及最中央的鑄劍為犁和昂揚的列車炮。艾琳娜像所有合格的女主人一樣,對后山的收藏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如數家珍。
這個從白俄孤兒院里走出來的彪悍姑娘如今在鏡頭前的氣質和氣場已經完全不輸娜莎,不管對面的女記者問出什么問題,她雖然沒有準備,卻也能回答的滴水不漏。
放心的將采訪任務交給艾琳娜,石泉陪著魯任和謝爾蓋細致的參觀著經過細致翻新的列車炮。
娜莎查了將近一個月資料,也只能確定這門列車炮來自曾經參加列寧格勒戰役的第679特別列車炮團,但具體這門炮屬于下轄的哪個連,卻根本找不到任何的資料。
魯任和謝爾蓋這兩位出身博物館的科班并沒有比娜莎強上多少,至少不可能只是看一眼就說出這門列車炮的準確來歷。
不過在他們參觀完了那節用來制作假列車炮炮管的裝甲車廂之后,魯任在和謝爾蓋一番激烈的討論之后,卻總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測。
“第679特別列車炮團是1941年秋天抵達列寧格勒戰場外圍的,這件事不用我說相信你也大概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