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洛點點頭,思索著:
看來師長是不滿意這個極限了,至少他是不信這是極限,想要一個高度更低,速度更快的極限。
以自己在系統空間里的突防經驗,如果有足夠的準備,做到應該有可能,可以試一下,就當是挑戰自己。
心里決定已下,于是楊洛說道:“師長我可以試試,但我需要山脈的具體地形圖,給我時間讓我研究一下。”
聽得楊洛的答復,宋永祺露出笑臉,敢嘗試就好,道:“可以,我會給你山脈的所有地形信息,同時給你一天的時間準備,遞交一份飛行計劃上來,如果可行,明天上午十點執行任務。”
一天時間,完全夠用,楊洛立正站好,道:“明白,保證完成任務。”
……
胡中銘帶著六人離開了安縣場站返回東嶺,楊洛獨自一人被留了下來。
在安縣場站的飛行員餐廳吃過空勤灶后,稍微休息了一下,楊洛被宋永祺帶到了閱覽室。
給楊洛開了一臺電腦,宋永祺用自己的權限打開了信息庫,調出了所有的青巒山脈地形信息后就離開了。
一下午加上晚上的時間,楊洛都泡在閱覽室里,仔細研究著青巒山脈的地形信息,連晚餐都是勤務人員給送過來,直接在閱覽室里吃。
如果只是單純的低空突防,不要求高度速度,楊洛不需要地形信息,直接就可以飛,這是飛行員的基本技能。
但是,這次的任務有高度和速度的要求,情況就不一樣了,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別說是飛殲-7G,就是把系統空間里的殲-10E搬出來,帶著擁有HMDS頭盔顯示技術的飛行頭盔,在沒有記住地形信息之前,都沒有人敢飛。
這次的任務,是要飛出一個極限,用來作為以后訓練的標準。
楊洛更像是一個試飛員的角色,要把戰機的性能發揮到最佳,在山脈里把低空突防的極限飛出來,同時這也是他自己的極限。
一場極限的挑戰。
上次的突防楊洛已經記憶過一遍地形信息,腦海中還有些許印象,但因為要求不一樣,這次需要把高度降到一百二十米以下,速度要在五百公里每小時以上,需要記憶的信息大幅度增加。
信息庫里有31師現在的極限記錄,完整地記錄了整個飛行過程,其飛行路線和楊洛上次突防時的路線大致相同,只有很小的區別。
結合兩次飛行路線,楊洛做出了一些更改,使得難度進一步加大,可以以更低的高度來飛行。
這次的飛行路線,是真正的極限。
什么叫極限?
沒有難度還能叫極限嗎?
這次的任務非同尋常,稍有不慎,就得掛在墻上接受別人的祭拜。
楊洛不敢大意,為了自己的小命,認真地記憶著自己規劃出來的路線,把路線上的地形信息牢牢地記在心中。
晚上九點,楊洛離開了閱覽室,向宋永祺遞交了飛行計劃。
PS:接到編輯通知,下周強推,需要留些存稿,因此改變更新計劃。每天兩更,字數在4000以上,具體多少不定,上午十點一更,晚上八點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