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禮拜后,75師安排過來接受訓練的一個中隊,在一個名叫魯有南的35歲左右的中校飛行員帶領下,飛了兩架殲-10A和兩架殲-11A進駐喀特場站。
隨之而來的還有姜長河贊助的1000萬訓練經費。
兩架殲-10A的航空引擎是帶矢量噴口的AL-31FN,明顯經過更換,不是之前不帶矢量噴口的版本,而殲-11A的航空引擎則是AL-31F。
AL-31F航空引擎本來是雙發布局的蘇-27系列戰斗機的專用發動機,為使它能在單發飛機上使用,留里卡設計局“禮炮“公司推出了AL-31F的改型發動機AL-31FN。
殲-10系列單發戰機上之前用的都是不帶矢量噴口的AL-31FN航空引擎,直到第四批次,我國進口了帶矢量噴口版本的AL-31FN航空引擎,一部分用于生產殲-10新機,一部分用于更換殲-10B、殲-10S上的不帶矢量噴口的AL-31FN航空引擎。
75師有幸分到幾臺帶矢量噴口的航空引擎,全部更換在殲-10A上。
楊洛在機庫里迎接了一下以魯有南為首的四個飛行員,簡單的寒暄了幾句,四個人徑直離開。
對于他們來說,喀特場站并不陌生,熟悉得很,不需要楊洛來進行安排。
楊洛則留在機庫里,圍著殲-11A不停地轉悠。
殲-11A實際上就是蘇-27,是國內引進SU27零部件組裝而成的戰斗機,上面只有少量的國產零部件。
“75師應該是撿的破爛吧。”楊洛嘴里嘀咕著。
兩架殲-11A的涂裝雖然看起來很新,顯然是重新噴涂,但依然看起來有些破破爛爛。
“不是應該,肯定是其他部隊淘汰下來的。”耳尖的茍權聽到楊洛的嘀咕,笑著說道,“殲-11A剛出來的時候,多少部隊搶著要,怎么可能輪得到75師。”
75師的地理位置比較尷尬,面對的是三哥,而三哥是典型的窮兵黷武,但卻又沒有多少建樹。
三哥的戰斗機大多是采購的西方和毛子的戰斗機,型號雜亂得很,有蘇-30、幻影-2000、米格-29、米格-27、陣風等等,以及其自產的光輝戰斗機。
一直以來,三哥都有個優良的傳統,高興不高興都摔飛機玩。
據不完全統計,自三哥建立空軍以來,墜毀的飛機超過1000架是肯定的,應該在1100架以上,其中有約490架是米格21戰斗機。
面對這樣的一個對手,75師的裝備的戰斗機就可想而知了,太好不可能,最新最好的戰斗機都在沿海一線;太差也不會,畢竟三哥還是有點威脅的。
總之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相比之下,31師的裝備雖然差,還裝備著大量的殲-7G,但其從來沒有接收過別人淘汰的裝備,換裝的戰斗機都是新機,不過換裝的速度一直排在比較后面罷了。
“都是些老古董了,應該都差不多要退役了吧。”輕輕地撫摸著殲-11A光滑的機身,楊洛嘆道。
“不知道這一批具體是哪一年生產的,但也都服役十幾年了,使用壽命應該不多了。”茍權說道,“退役也就是這幾年的事。”
殲-11A自2000年開始服役,在2003年殲-10服役的時候停產,就算是最后的一批的殲-11A,走過的年頭也已經到了14個年頭了。
殲-11A因為使用的是毛子提供的組件,機體壽命與原始蘇-27類似,自然就繼承了其軟肋——機體壽命偏少,僅有2000小時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