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龍中隊收到。”
加密頻道之中,率先傳出殲-20機群的長機飛行員的回應。
“猛龍中隊收到。”
楊洛一邊查看著航線信息,一邊回答。
“藍鯊中隊收到。”
“重劍中隊收到。”
殲-11D機群和殲-16機群的長機飛行員,依次回應道。
伴隨著各中隊的回應,各機群相繼調整自身位置,向空警-2000戰略預警機靠攏。
約兩分鐘左右后,整個飛行大編隊調整完畢,以無可比擬的氣勢平穩爬升。
四架殲-20處于整個大編隊的正前方,擔任領航任務。
四架殲-10C和四架殲-11D分別位于空警-2000預警機的左右兩側,把空警-2000拱衛在中間。
四架殲-16重型戰斗機則位于殲-10C的身后,殲-11D身后的位置則是給四架殲-15而預留的,他們將從航母上起飛加入編隊。
整個空中編隊,總計十七架各型戰機,由國產三代機和四代機的最新型號以及一架戰略預警機組成。
在當今世界上,可以說是最強陣容之一。
恐怖的力量!
誰敢爭鋒!
今天的華夏已不是十多年前的華夏。
哪怕是西方一向不可一世的那只鷹,也得好好掂量掂量,輕易不敢招惹。
豪華陣容編隊爬升至萬米高空后,相繼改出,指向東南方向海域。
東南70海里(110公里)的專屬經濟區上空,便是當年撞機事件的地方。
一架EP-3電子偵察機非法進入我國領空,王偉烈士奉命執行跟蹤監視任務,EP-3電子偵察機不僅多次無視警告,還在飛行中突然大轉向,撞毀王偉烈士的座駕81192號殲-8II戰機,后確認王偉烈士在座機被撞毀后跳傘落海,光榮犧牲,年僅33歲。
隨著時間的推移,離事發海域越來越近了,仿佛依稀能聞到當年的硝煙。
遠方的海面上,一支龐大的艦隊在劈波斬浪,海軍的旗幟迎風招展,在海風中獵獵作響。
驅逐艦、護衛艦、補給艦等眾多艦船,另有兩艘浮出水面的核動力潛艇,把艦隊的巨無霸核心——航空母艦,護在中央。
艦隊所在的位置,正是事發海域。
與此同時,從巨無霸上依次起飛了四架殲-15艦載戰斗機,正向編隊迎面飛來。
很快,四架殲-15在空中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掉頭轉向,加入空中編隊之中,在殲-11D的后方飛行。
所有空中力量集結完畢,空警-2000預警機艙內的指揮員通過加密通信頻道,下達最新的指令:“各機注意,現在調整無線電頻率,下降高度,開始執行任務。”
“XX中隊收到。”
五個中隊的長機飛行員依次在通信頻道上回應道。
楊洛回應過后,手動調整通信頻率,同時緩緩操控戰機,隨同編隊一起平穩下降高度。
調整過后的頻率是早已封存不用的頻率,是當年81192號殲-8II使用的頻率。
自當年事件后,這個頻率就已封存,唯有每一年的祭奠,才會再次啟用,呼喚81192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