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童話里的美人魚,慵懶的躺在礁石上,尾巴輕輕拍打著水面,掀起漣漪,美極了。”
“正宗旅順海參,應該產自鐵山附近海域,香甜遠不是關東參能比!”
重新拿起一塊,展示道:“你們看真正遼參肉刺不規則減少,最珍貴的當屬三棱半,運氣好開腸破肚時如果遇見海參花,大補心血之上品。”
“刺參、婆參、梅花參、方刺參、禿參,雖然都說刺參最好,但也要看做什么菜……”
“比如這道鮑魚扣海參,我個人更建議用梅花參,肉刺大,管足小而密布,口稍偏于腹面,吸水力更強。”
“配上濃郁鮑魚汁,才能更加飽滿,畢竟這里的鮑汁成本也不低。活鴨、老母雞、豬蹄膀、龍骨、肉皮、還有金華火腿加干貝……”
“小火熬十二個小時,不比刺參便宜啊!”
用勺子挖一大勺鮑魚汁,倒在五常大米上,一口下去……
沈鋒都醉了!
“清湯獅子頭!”趙可兒突然興奮道:“當年總理最鐘愛的一道菜,清談不淡,肥而不膩。”
沈鋒趕緊特寫,淡黃色的獅子頭,浸泡在乳白色的高湯,旁邊點綴著兩片青菜,清清爽爽,簡簡單單。
“淮揚菜的經典,你們看形態豐滿,猶如雄獅之首。原名葵花斬肉,隋煬帝游幸時,廚師以揚州萬松山、金錢墩、象牙林、葵花崗四大名景為主題做成了松鼠桂魚、金錢蝦餅、象牙雞條和葵花斬肉四道菜,流芳百世。”
輕輕夾起一塊,放進嘴里,忍不住喃喃自語道:“瞬間化成濃郁肉汁,仿佛雨后甘露,席卷干涸大地,我的味蕾如同饑渴的小精靈,全部歡騰雀躍起來!”
“松仁……香草……筍尖……蔡養……紅姜……”
“香味一波接一波,如同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好嗨啊!”
“好一手切功!”
仿佛發現什么奧秘,趕緊又夾起一塊獅子頭,平舉到鏡頭前,仔細觀察后滿意道:“你們看,從肉丸子到獅子頭,其中最大差異就在于斬和切。”
“所謂斬的結果類似肉糜,而切還需要搗或甩的后續工藝,顯然比前者來的更為繁雜和精細。”
“當年清代美食家袁枚的家廚王小余,曾將肥瘦各半的豬肉斬成肉糜,做成獅子頭讓主人點評。袁枚吃完只留下七個字:肉圓宜切,不宜斬。”
“切的工藝,離不開摔打,目的是讓其肉丁表面纖維松散,使之粘沾肉丁抱團作用。”
“廚師一般選用肥四瘦六的五花肉手工切成小粒,并加上其它輔料經摔打抱團燙熟后,和清湯配菜心。”
“如果我沒有猜錯,這道獅子頭應該是沿用袁枚隨園食單之古法,八寶肉圓!”
沈鋒都驚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想當年開國第一宴上,六百位貴賓出席,筵席結束后,服務員驚奇地發現,獅子頭居然一個不剩!”
趙可兒越說越興奮,指著一個紫砂鍋道:“這就是傳說中的釣魚臺第一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