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主要是建設銀行和華泰證券等……”
李南君分析道:“就連阿里高管也曾經表示過,阿里云和金山云的業務之間有很強壁壘,阿里搶不了金山的生意,金山同樣也不能進入到阿里的主戰場。”
沈鋒暗嘆口氣,沒辦法,在大數據和云端領域,巨頭的護城河的確如同天塹。
勒緊褲腰帶十億美金砸進去,雷布斯也算破釜沉舟,如果沒有這條護城河……
未來的日子更難過!
“主要營收還是來自幾個頭部大客戶,尤其是字節跳動,身為阿里騰訊的眼中釘,只能把后花園交給一個暫時的盟友。”
沈鋒復盤道:“天然帶光環,對于金山云不是壞事,相反是一個非常好的基礎,當企業做大到一定程度,創始人的價值就會顯現出來,投資者就信這個。”
李南君深以為然,眼前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現在自己無論走到哪里,萬利集團就是妥妥的金字招牌,短短三年兩家上市公司……十二個月打造納斯達克IPO神話……史上最神秘投資狙擊手……
毫不夸張的說,
光沈鋒這個名字,
最少值五十億!
沈鋒沒有理會李南君,反而陷入沉思,云計算走過十幾年的發展歷程,并不是什么新概念,從最初的阿里云唱獨角戲變成各路云廠商接連沖進市場,現在格局基本定了。
絕對的燒錢大戶,百分百投入高的長周期賽道,哪個玩家背后沒有土豪爸爸支持?
只有盡快上市,才能夠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持續在技術研發方面加大投入,提升品牌知名度,否則誰也撐不住。
比如現在的萬利,每年砸二三十億提升大數據的承載量,根本不可能把核心資源交給任何一個所謂的云計算公司,這都是商業機密。
求人不如求己,既然不信別人,只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不斷的燒錢!
這也是讓葉飛從百萬贏家脫離的原因,對于某個項目來說,大數據才是互聯網企業的生死命脈。
“國內五大巨頭,阿里、騰訊、華為、天翼、包括金山……”
“當初所有人都預測雷布斯會選擇科創板,畢竟是專注于科技賽道和戰略新興產業,國家對科創板的政策也逐步放松。”
“沒想到……”
沈鋒擺擺手,還是人家雷布斯有眼光有野心,背后又不缺大佬力挺,小小科創板能養出獨角獸?
在自己看來,可能是考慮到成本問題,因為金山云之前做過VIE架構,拆VIE架構是需要付出巨大的時間成本和財務成本。
另外美股主要看業務增速和交易量來判斷市場價值,選擇在美股上市應該不是為了融資圈錢。
畢竟是雷布斯,
從來不是割韭菜的人,
這是值得尊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