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活真上市了?”
李南君見老板吃驚,笑道:“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發行價為10美元/股,開盤大漲53.1%;首日收盤于12.77美元,上漲27.7%,市值為6.55億美元。”
沈鋒看著調研報告,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保潔家政……
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人員,背后都有一家共同的公司——趣活。
平臺勞動者已經破4萬?
“去年營收過20億,死忠粉是美團、餓了么、滴滴、摩拜等細分賽道的頭部企業。按最新市值計算,靠著不起眼的外包用工生意,趣活創始人兼董事長虞陽身家已經破十億。”
沈鋒擺擺手,十億就是毛毛雨,但沒想到外賣包工頭也有上市敲鐘的高光時刻?
美團跟餓了么打生打死,
結果有人坐享其成?
“趣活三個創始人楊樹軼、虞陽和巴朕相識已久,曾在DHL共事過五六年。思路很簡單:與其跟巨頭競爭,不如去賺巨頭的錢!”
李南君調侃道:“主要業務就是幫助外賣平臺,建立起規模化、標準化的勞動者團隊。外賣配送講究的是什么?運營效率。核心在于如何在單位時間內,用最少的人,配送最多的訂單。”
沈鋒點點頭,越是簡單粗暴越容易活下來。
說白了就是趣活幫助平臺完成配送服務,平臺則向其支付服務費,它再向勞動者支付酬金,作用在于替一眾平臺省錢。
號稱外賣配送的每筆訂單可為客戶節省約40%的運營成本?
當然現在還是沒有盈利,只不過虧的少,架不住金主爸爸各種看好,李百度,甚至孫正義都拼命砸錢。
李南君試探道:“現在百度持有百分之十二的股權,是最大股東,會不會?”
“重啟外賣?”沈鋒搖搖頭,笑道:“現在李彥宏可沒有那個功夫。”
別說百度,就算美團也騰不出手弄這個,手里號稱四百萬騎手,面對日益增長的外賣市場,跑馬圈地還來不及呢!
國內互聯網史中,外賣一定是征戰最為激烈的領域之一。
曾經與餓了么在校園市場廝殺的開吃吧成立于11年,15年被后來者外賣超人收購。同時期成立的美餐網雖然還活著,但知道它的人為數不多。
就連曾經作為四巨頭之一的百度外賣,17年被餓了么并購。
外賣公司們分合激斗,如今大家只知餓了么和美團。
所以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一定等得到螃蟹熟的那一刻。
吃到熟螃蟹的人,或許也并不一定是蒸螃蟹的人。
當年騎手平臺起家的達達,因為野心外露做起外賣平臺,激怒大客戶美團和餓了么,四面楚歌備受打擊。
無奈只能轉投京東門下,避開外賣紅海,如今變成第一個獨立上市的即時物流和同城零售平臺。
趣活很聰明,沒有直接殺入外賣行業,而是作為后方輸送彈藥的人,伴隨外賣行業起步,也算吃到外賣行業的一口紅利。
在巨頭眼里有更重要的事操心,無所謂多幾個小狼狗鞍前馬后跑跑腿是不是?
所有人眼里只有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