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劇組組建完,一行人便動身飛往鯉城了。
《牽絲戲》里面所唱到的牽絲戲,其實就是我國一項很古老的木偶戲曲——提線木偶戲。
據傳,提線木偶戲起源于公元前180年,還涉及到了一位歷史名人——劉榮自認的老祖宗劉邦。
當時漢高祖劉邦被圍困在白登城,他的軍師陳平出謀劃策,用木頭制作成人的模樣,在東、西、南城門吸引注意,敵方誤以為東、西、南城門有人突圍便被吸引了過去,只有北門空虛,沒有防守。所以,漢高祖就從北門順利逃脫,民間也就有了“陳平先師做傀儡,漢旨天下保萬民”之說。
不過牽線木偶戲也和其他傳統文化一樣,歷經千年之后衰落下去了。
目前國內還保留較為完好的提線木偶戲的,就只剩下鯉城了。
鯉城木偶劇團創建于1952年,演出足跡遍及大江南北,甚至幾次遠赴海外表演,國內外各種獎項也都拿了不少。乍一聽似乎還挺風光的,可實際上,國內年輕人有幾個知道這個劇團的呢?又有幾個知道提線木偶戲的呢?
鯉城木偶劇團現在也陷入了和其他非遺傳承人一樣的困境——后繼無人。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文化生活的豐富以及審美情趣的變化,觀賞提線木偶戲的人越來越少。由于受眾的萎縮,最近10多年來,鯉城木偶劇團的經濟效益差,演出次數越來越少,愿意學習這門手藝的人也越來越難找,提線木偶演員年齡結構已經出現了斷層。
鯉城木偶劇團尚且如此,更別說其他一些小戲班了。
現有的提線木偶戲藝人逐漸步入古稀之年,年輕人又不肯學,與之伴隨的是一些木偶制作技藝和演出技法瀕臨失傳。
現在很多人引用了自然法則來看待華國的傳統文化,優勝劣汰,覺得既然沒什么人喜歡了,那么就應該被淘汰掉。
但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如果淘汰了這些東西,我們又能剩下什么呢?一個什么文化都沒剩下的民族,我們是否也要被優勝劣汰呢?
這個民族傳承了五千年,熬垮了多少外族,向來爭的都是優勝,怎么現在開始考慮起劣汰來了?
“韓帥,我們快到了。”方巧蕊提醒道。
“嗯。”韓嵐應了一聲,望著機窗外云層下的大地。
其實這次他們完全可以讓鯉城木偶劇團專程飛一趟臨安的,但后來想了下,還是過來鯉城找他們,順便在當地取景拍攝吧。
雖然多費了些錢,但有些東西還是得在當地拍才有那個味兒。
而且,也能見到更多的老藝人。
……
……
《牽絲戲》這首歌其實整首歌唱下來是在講述一條小故事,所以在拍攝MV的時候,韓嵐也希望能夠盡可能把它給還原出來。
劇本已經讓公司的編劇團隊幫忙趕出來了,也提前交給了導演王審之,基本拍攝流程王審之心里也有數。
畢竟剪完一共就那么幾分鐘,對于一名專業導演來說簡直是小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