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劇情設定,這是牽絲戲老人的回憶,講的是他年幼的時候不聽父母的話跑過來看牽絲戲,然后就被戲臺上的提線木偶給迷上了,一激動便干脆跑去拜了師學起了提線木偶戲。
王審之對群眾演員們的要求也不多,就讓他們按照正常看木偶戲的來演就行了。
不過畢竟不是專業的群演,這一組鏡頭愣是拍了三次才通過。
一群大人還不如那個扮演牽絲戲老人童年時候的小朋友演技好呢,拍攝特寫鏡頭的時候在攝像機后面亮一根拳頭那么大的棒棒糖,整個人魂都被勾走了,那小眼神要多傳神就多傳神,完全不輸給專業的演員。
然后是重新布置場景,開始拍韓嵐的鏡頭,主要是補充一些老人帶著木偶走南闖北的碎片記憶。韓嵐現在也是老戲骨了,幾組鏡頭拍下來很快。
算上各種布場,這一幕拍了半天也就拍完了。
中午劇組在附近請老師傅們一起吃頓飯,全程王審之仿佛打開了話匣子似的,跟著老師傅們聊著牽線木偶戲,越聊越嗨。
老師傅們也難得見到有年輕人對這種“老古董”感興趣,也你一言我一語地跟他說道著,從木偶的制作到木偶的表演,還有一些傳說,聽得一幫人都忘了夾菜了。
韓嵐在一旁倒是聽得樂呵很,一桌子的菜隨便他夾都不怕和人敲筷子的。
但到后面,提到這十年來的現狀,一個個也嘆息不已。
“師傅,你們就沒試著改良改良嗎?稍微變通一下嘛,傳承又不是原原本本地保留下來,事實上你們現在演的這些木偶戲也不是兩千多年前的木偶戲吧?”韓嵐聽著他們的嘆息,不由停下了扒飯,隨口問道。
“唉~試過咯,現在不是都說要與時俱進嗎?我們也學夷洲那邊的歌仔戲拍成電視過,但反響也不是很好……”南方人的華語口音都比較厲害,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
戲團安排過來協助他們拍攝的這幾位老師傅口音同樣很嚴重,但相處下來眾人也基本習慣了。
“然后明星代言,請不起咯,要不是這次你主動過來找我們合作,我們哪里請得起你哦。聽我們團長講,你現在出場費要幾百萬吧?年少有為啊,我們戲團幾年下來都賺不到這么多……”老師傅也開啟了話匣子,一嘟嚕就把心里話給說出來了。
韓嵐尷尬笑了笑,他的出場費何止幾百萬啊。
但現在戲團的情況也確實是這樣,同樣是藝人,這些傳統藝人混得還不如戰斧娛樂的練習生呢。
“師傅,我說的與時俱進不是讓你們把木偶戲從小戲臺上搬到屏幕上那么簡單,還有其他各方各面的,尤其是美術風格啊、音樂啊、演出內容啊,都是需要改一改才行啊。”韓嵐又笑著提醒道。
老師傅們笑著擺了擺手,表示沒聽懂。
韓嵐也反應過來了,不是他們不想改,而是他們的風格就這樣,他們不懂當代年輕人喜歡什么,畢竟幾十年的代溝擺在那兒呢,怎么改啊?
戲團里年紀最小的好像也都四十多了吧?
確實很難懂現在的小伙子小姑娘喜歡什么。
韓嵐想了想,便讓旁邊的玄姬少女幫忙把剛才拍攝用的定制木偶給拿了過來,跟他們舉例子解釋道:“師傅,就比如說我們找你們幫忙定制的這幾尊木偶,你們肯定看得出來和你們自己家的木偶有什么區別吧?”
老師傅們自然是笑著點了點頭,對他們來說,這區別可大了,這些女娃娃太瘦了!
但實際上,玄姬少女并不瘦,和市面上其他女團比起來,一個個臉上還有些小嬰兒肥,而且身材也不是那種特別瘦弱的。
畢竟平時還要練武呢,弱不經風的根本扛不過來。
“師傅,你們相信嗎?這些同樣是你們制作出來的木偶,拿出去會更受年輕人的歡迎。”韓嵐十分自信地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