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一個說法也在國外漸漸流傳起來了:和華國人打架,你根本看不出他是能打還是不能打。
在海外的華國人也越來越容易遇到外國友人詢問他們會不會功夫。
韓嵐能打那可以理解成是個例,但現在連安可可這么個小姑娘都能一打三,就不得不讓人懷疑華國人到底有多少是會功夫的了。
……
……
坎城電影節的第二十一天,一切終于趕在戰斧娛樂參賽的電影首映前塵埃落定了。
因為安可可的緣故,《天使安琪拉》的熱度也跟著上了一個臺階。
坎城電影節上映的電影是不對外售票的,只能憑證預約,預約到了就有,預約不到那就另外想辦法吧。
于是,每天都會有影迷舉著個白板守在外面求票,上面寫著他們想要看的電影名字,如果正好有人預約到了,但臨時有事去不了就可以把票轉給他們(坎城電影節是有規定的,預約到票一定要去看的,不然下次就預約不了了)。這也算是坎城電影節的一種文化吧。
今年的話,求票的影迷中多了不少華國人的身影,上面用兩種或者三種語言寫著《天使安琪拉》。作為今年唯一一部入圍的華國電影,確實讓不少影迷很是期待,尤其是戰斧娛樂出品的,如今本就是一種品質的保障。
國內要想看到的話,至少得等到電影節結束之后才會在院線公映,也就是下周的事情了。所以有條件的影迷們就忍不住先跑過來搞張電影票了。雖然只是很少一部分粉絲,但耐不住基數大呀!而且每部電影只播放一天,數量十分有限。
除了華國人外,現場還有不少外國影迷也同樣高舉著《天使安琪拉》的板子求票,不過看到周圍這么多人都在求這部電影的門票,一個個也顯得有些絕望。
除了“求票文化”外,坎城電影節不能不提的就是紅毯了。
每年的電影節紅毯都是明星們展示時裝的好地方,也是各國娛樂媒體津津樂道的點。
不過和環球留聲機音樂獎不同,坎城電影節的紅毯其實每部電影的首映都有,當天上映的電影主演們和電影人肯定是要出席的,其他的話,主要就是特邀嘉賓和評審團了,如果其他影片的明星愿意過來捧場也會來走一走,再有就是來蹭紅毯的小明星和網紅。其實也不能說蹭,人家是花錢買的。
為了這次的紅毯,戰斧娛樂也專門請設計師幫安可可設計了一套新的華國風禮服,不是東北大花襖啊,穿的是一襲水綠長裙,腰間系上了一只小金玲,手指間還夾著一朵白色小花,晶瑩如玉。
設計師按照安可可接下來要出演的電影角色而設計的,有趁著電影節熱度植入軟廣告的嫌疑。
而與安可可一起的韓嵐就沒那么多講究了,電影節紅毯上基本都是女星在爭芳斗艷,男明星們就是正裝,頂多加點小裝飾什么的。
《天使安琪拉》劇組的出現,立馬就吸引了兩邊的長槍短炮,一時間快門閃光不斷。
安可可臉上的傷已經好得差不多了,稍微化化妝已經看不出來了,所以面對鏡頭的時候也自信得很。兩人簡單凹了下造型方便兩邊的記者拍攝,也沒有在紅毯上停留太久,便進影節宮了。
實際上整條紅毯很短,也就二十米長,還沒學校測五十米的跑道遠呢。但每年都有人在上面走了半天都走不到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