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臨安的婚禮還在繼續。
迎親的隊伍抬著新娘子回到新郎官府邸的時候,天色已經差不多暗下來了。
不過大紅燈籠點上,這夜色反而更添了一份唯美。
禮樂也換了,換上了明月學院專門為這對新人所譜寫的曲子,婉轉悠揚,大氣大雅。
夏凝萱在伴娘的左右攙扶下下了花轎,與韓嵐一起牽著彩球綢帶在禮樂聲中從正門邁入了韓府。
院子上方,懸掛的花燈方陣隨著這對新人的踏入而點亮。
二人進一步,頭頂的花燈便亮一排。
兩邊的嘉賓們也紛紛獻上了掌聲和吉祥話。
“這是我今生走過最好的紅毯。”夏凝萱微微抬頭,透過紅蓋頭依稀可以看見頭頂的漫天花燈。
韓嵐牽著紅綢,走在她前邊半步,微笑道:“等我們金婚那天,還會再走一遍的。”
金婚啊……結婚五十周年。
到那時候,倆人也都老了吧?
夏凝萱笑著點頭:“真有那天,換你來辦。”
“好。”韓嵐應下了,牽著夏凝萱步入大堂。
新郎于東南側,新娘于西北側進行盥洗。簡單地洗洗手、洗洗臉,洗去這一路迎親的塵囂,以最好的一面開始接下來的婚禮。
華國傳統婚禮的流程的確是繁瑣,哪怕已經精簡過后,依舊比西式婚禮要多許多環節。
如果按照西式婚禮,這會兒新人已經開始宣讀誓詞了。
但華國傳統婚禮并沒有那么直白的誓詞,更多的是分散到各種儀式中,包括廣為人知的三拜禮。
而在三拜禮之前,還有兩個環節,一個是同牢禮。
同牢禮據說起源于古時候牢里犯人同吃一鍋飯,也有說法是夫妻倆福禍與共的寓意,當然,這些說法都有待考究。
韓嵐和夏凝萱在侍者的引領下對席而坐,桌上擺放的是同一頭牛的牛肉。
具體菜肴各地風俗有不同,這里選牛肉純粹是因為韓嵐喜歡吃而已。
而且這會兒也不是讓他們真的吃到飽,就是儀式性地夾起一片各吃一半,象征吃了一鍋飯,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同牢禮之后是合巹(jǐn)禮,有些地方也合稱“同牢合巹”,作為一個環節。
合巹禮或許少有人知,但是它的俗稱知道的人應該就多了,叫“交杯酒”。
但實際上合巹禮并沒有影視作品中的那樣,夫妻倆拿著酒杯相互勾著胳膊喝酒,有其他講究的地方。
巹是一種匏(páo)瓜,也就是葫蘆。
合巹禮用的酒杯就是將一個葫蘆劈成兩瓣,用紅絲線連接在一起,夫妻倆各執一瓣對飲一杯。
寓意夫妻本為一體,分之為二,如今又靠姻緣牽到了一塊兒,又能合二為一了。
同時,匏瓜味苦,而酒亦苦,飲了巹中苦酒預示著婚后夫妻也會同甘共苦,患難與共。
還有,“匏”是古代八音樂器之一,它又含有音韻調和之意,故“合巹”又示意新娘新郎婚后應和睦協調,結為琴瑟之好。
其實就和西式婚禮中的誓詞“無論富有貧窮、健康疾病”是一個道理,都是夫妻雙方對彼此許下的誓言,都是外人對于他們婚后的祝福。
只不過是華國人更為含蓄,或者說喜歡用現實一些的東西來象征,而不是直接說出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