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安下營寨,充當北上的后方大本營也有些道理。
所以全軍上下,都按照宋義的吩咐開始扎營。
只有風元知道,楚軍的這位上將軍,已經沒有膽量再帶兵向北行軍了。
不過想想也能理解。
此時章邯率領的二十余萬大軍,加上王離率領的二十萬兵馬,加起來一共有四十萬兵馬,并且這四十萬還是秦軍的精銳。
秦軍虎狼之師的威名震撼天下,不容輕視。
而宋義只有五萬精銳,北上不過是以卵擊石。
只有匯聚齊國、魏國、燕國等諸侯兵馬,宋義才敢北上試探。
沒有其他諸侯支援,那宋義寧愿在曹縣等著。
“巨鹿之戰,這才是真正的以少勝多的奇跡戰役……”
風元對歷史上的項羽也十分的佩服。
尤其是當他化身項羽,了解此時的天下大勢后,更是如此。
先秦之前的大戰暫且不說,那些青史留名的以少勝多的大戰,尤其是東漢三國時期的官渡、赤壁、夷陵大戰。看似是以少勝多,實際上,大戰雙方的兵力都很接近。
官渡之戰,曹操三萬到五萬的精銳,對陣袁紹的十萬精兵。
不過雙方一個號稱二十萬大軍,一個號稱七十萬大軍……
赤壁之戰更不用說,曹操號稱八十二萬大軍,實際上兵力也就二十余萬……
這兩場大戰,雙方真實的兵力沒有那么夸張,但也算是以少勝多。
而夷陵之戰,劉備號稱七十萬兵馬,實際上也就五萬精銳,和陸遜的五萬兵馬持平,這場號稱以少勝多的大戰,摻了太多水分。
如果不是夷陵之戰代表三國鼎立的格局意義非凡,這場大戰根本不配青史留名。
相對于這些號稱以少勝多的大戰。
項羽的巨鹿之戰和未來的彭城之戰,才是真正的以少勝多,水分極少。
畢竟這個時代,還沒有吹噓兵力震懾敵人的作風。說是多少兵馬,那就真的是多少兵馬。
巨鹿之戰,五萬對四十萬精銳。
彭城之戰,三萬騎兵突襲五十六萬諸侯聯軍。
兩場大戰,四十萬秦軍崩潰投降,五十六萬諸侯聯軍全軍覆沒。
而項羽自身損失極小。
這才是真正以少勝多的大捷,徹底奠定了項羽的兵家地位。
“看來,這一次我也要親自上陣了!”
風元想到這些,心中有些躁動。
他已經很久沒有親自領兵上陣,更不要說領兵在戰陣上沖擊。
而這一次,他若是不出手,只憑楚軍現在的力量,根本無望擊破秦軍。
等到安下營寨之后。
風元帶著龍且、虞子期等人縱馬出營,帶著數百精銳朝著北方的定陶奔去。
此地乃是項梁戰死的地方。
既然來到了附近,以項羽的身份自然要去前往祭拜一番。
定陶此時殘破不堪,城內只有一些跑不了的老弱婦孺艱難的掙扎求生。
風元所經之地,道路兩側、荒野之中,白骨累累。
剛奔到定陶城外,就聽到城內有些騷亂。
一千多亂兵看到外面有數百兵馬,紛紛逃竄而出。
無論是秦軍還是楚軍,這些亂兵都不敢招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