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達見大家有些不解,看著眾人說道:
“大家要是有什么疑問?就說出來好了。”
“張總,你說的前三條我都能理解,也都是完善我們公司的一個金融布局。可是這個眾籌是干嘛的?還是免費的。做公益嗎?”
顧盼盼也算是公司老人了,所以第一個發言問道。
“眾籌我們肯定是要做的。大家有誤解也正常,你們先聽我分析分析,再發表你們的看法。”
張益達掃視眾人一圈,打了個手勢讓大家稍安勿躁,雙手抱胸靠著椅子說道:
“眾籌在我的理解當中分為兩種,一種是商業眾籌,比如說現在正火的股權眾籌。
一個人發起一個項目,大家都來湊錢投資。賺錢了大家分,虧錢了大家承擔。
這個其實有點類似私募基金,但私募基金需要100萬才能投資。這個門檻低,幾千一萬也能投。
但是這個東西有很多欠缺的地方,項目的審核,資金的使用,都嚴重缺乏監管。
我敢斷言,商業眾籌在國內是做不起來的。
我們要做的,就是另外一種公益眾籌。
對,我們不賺錢,我們做一個互聯網捐款平臺出來。
有人生了大病,可是家庭貧窮醫不起。怎么辦?以前是街坊鄰居,親戚朋友捐錢幫扶。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了,我們可以把這種捐款搬到網上來。
家里有人生了大病,醫不起。那就把患者資料還有醫院鑒定書上傳到我們的眾籌平臺,經過我們工作人員的嚴格審核以后,后臺給他生成一個眾籌項目。
這個眾籌項目不能放在投融匯平臺,我們單獨運作。
比如去微信,QQ等社交軟件上進行分享和轉發。看到的人就可以在平臺上捐款。
捐款我們分文不取,全部給到患者用戶。”
停頓了一下,張益達又笑著說道:
“大家是在想項目不盈利,怎么保持長期運作嗎?
這個簡單,前期我們的確只做公益,沒有任何盈利,只有投入和虧損。
后期用戶流量上來了,我們賣保險。
要正確宣傳保險意識,用戶就是因為沒有買保險,生病了才沒錢治病,只能發起眾籌捐款。
這個項目就全靠賣保險才能產生盈利,有盈利才能長期維持平臺運營。
另外,還有個好處就是切實幫到了一些需要幫助的家庭。可以為我們平臺帶來一定的好名聲!”
這下大家都沒意見了,張益達把平臺的構造都想好了,虧損和盈利的地方也都考慮到位了。
那還有什么好反對的!
具體的推廣就全靠社交推廣了,QQ+微信基本上覆蓋了全國網民。是眾籌平臺最好的宣傳推廣渠道。
“你說,企鵝會同意我們在他們平臺推這個眾籌嗎?”林真陽插了一句嘴。
“讓他們入股,大家一起玩。這個項目離不開他們。”張益達不假思索回答道。
這個項目不帶企鵝玩真不行,太高度依賴社交和通訊軟件了。
流量大!傳播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