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交易一共為他的阿斯特拉集團帶來2億多美元的利潤,成為了謝氏商業帝國的奠基石。
阿斯特拉在上世紀70年代末,正式成為印尼最大的汽車代理商,占據了60%的市場份額。
到1991年,阿斯特拉已成為擁有90余家分公司、3萬名員工,總資產36億美元的龐大商業帝國。
此外,謝氏家族還擁有上百家其他公司。那一年謝建隆以15億美元的個人財富,成為東南亞第五大富豪。”
張益達聽得津津有味,點評道:“這些老一輩的東南亞財閥家族開創者,的確個個都了不起,有過人之處!”
“是啊!是個風流人物啊!”
黃鴻年附和了句,然后接著說道:“但阿特斯拉就壞在他的兒子謝漢石身上!
謝漢石接替他父親的班后,一度展現了過人的資本運作才華和籌資能力。
開辦蘇瑪銀行,兩年時間躍居印尼十大私營銀行之一,成為他們家族生意的融資大通道。
以蘇瑪銀行為資金池,繼續用高杠桿裂變出保險、證券、租賃、投資在內的一系列公司。
到1990年時,才成立兩年的蘇瑪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就多達70余家了,大有趕超阿斯特拉之勢。
一時間,他謝漢石的風頭甚至蓋過他父親謝建隆,令印尼政商兩界側目。
但他跟我一樣,不善于企業的具體經營。
因為錢來得太容易,他在花錢時也就沒那么精打細算。
常常是200萬盾就能買到的地皮,他偏偏以雙倍價格闊綽出手,而且對項目評估缺少耐心,買了一堆不賺錢的資產。
即便是不錯的項目,也沒有做長遠考慮,人才和管理跟不上。
90年印尼開啟了經濟風暴,私人銀行經過兩年的非理性繁榮后,泡沫初現。
不斷積累的風險,令政府開始警覺,并踩下剎車,實行金融緊縮政策。
這一連串的變化讓謝漢石措手不及,連鎖反應導致蘇瑪銀行放出去的貸款遲遲不能回籠,而他自己欠下的巨額外債卻一批批到期,最終資不抵債,危難臨頭。
當時,蘇瑪集團的不良資產和虧損超過10億美元,負債超過8億美元。
面對失控的局面,謝建隆終于出面了,先后從阿斯特拉斥資約3.6億美元救急,并宣布出售蘇瑪部分資產換取資金。
但流動性危機下,大家都缺錢,無人愿意接手。
為了保住蘇瑪銀行,謝建隆不得不將家族所持的阿斯特拉股權賣出近70%,僅保留了8.2%。
但即便如此,謝建隆還是未能力挽狂瀾。
由于有人落井下石,暗地里使絆子,出售股權的過程持續了一個多月,當謝建隆好不容易獲得了流動性,等來的卻是蘇瑪銀行的債務逾期。
最終,蘇瑪銀行的營業資質被吊銷,不得不宣告倒閉。謝建隆奮斗多年的成果也付之東流。
此后,謝氏家族雖然依靠阿斯特拉以外的產業逐漸抬頭,但元氣大傷后,想重現昔日輝煌已是難上加難,甚至是不可為的事情。
2010年的時候,88歲的謝建隆老爺子帶著遺憾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張益達聽完后很感慨,老子被兒子給坑了,為了救兒子的產業,把自己的家底也搭進去了。
“人啊,得學會認清自己!”
黃鴻年嘆息道:“當年在大陸搞過產業整合,留下一地雞毛后,我就知道自己不是搞實業的料。
所以金光集團給了我大哥,我自己還是老老實實搞點投機生意吧!
虧也只虧自己,不至于連累家族!”
這思想覺悟高啊!
張益達比了個大拇指,說:“黃老,你是這個!”
“講這么多故事給你聽,也是看你年紀輕,現在又開始大規模涉足金融業,給你提個醒:隨時保持頭腦的清醒!千萬別盲目自大!”
張益達重重點頭,這些都是血淚教訓啊!自己確實得好好學習一下。
就這樣,張益達和黃鴻年一路嬉笑怒罵的來到了機場,乘坐最近的一班飛機去了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