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后一種人始終是少部分,大部分人還是深思不已。
為什么張益達這么大一個企業家能不推崇國外?不是說國外更好做生意嗎?
張益達笑著道:“對一部分高精尖人才來說,海外更好找工作,能找到更好的工作,這是不爭的事實。
除了錢,其他的呢?文化習俗、種族歧視……能夠融入別人的社會嗎?恐怕也不盡然吧!
沒人愿意回國,很多產業就會原地踏步,繼而造成無法提供對應崗位,人才外流。
這就是個惡性循環!
要打破這個怪圈,就需要有人拿出勇氣來做“犧牲”。
羅賓李師兄不就做了犧牲嗎?放棄美國體面的中產生活和華爾街的職位,回國窩在賓館里搞開發。”
臺下一陣哄笑,羅賓李那確實犧牲很大,犧牲成了千億富豪。
每個人哄笑的同時,難免也會深思:換做是自己,有沒有這個膽量和決心,學羅賓李冒險?
“對了,我不是說,回國搞新興產業一定就能成功。
請注意:我不是在教唆大家創業!
創業有風險,大家需要評估好。
我的意思是說,新興行業機會多,大家可以朝這個方向努力努力。”
張益達又扭頭看向校領導席位,“另外,我也呼吁有關部門,應該重視高精尖人才。
為他們創造一個比較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比如:科研的配套資金與設備,配套的政策。讓這些人才在國內一樣能出成果,同時生活得非常幸福,從而吸引留學生回國效力。”
郝平和林建華朝張益達點頭微笑,表示知曉了,會向上匯報。
趙爾雅坐在臺下,看著臺上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張益達,眼里滿是小星星。
中文系畢業的她,或多或少有些憤青。
一個滿身銅臭味的人是無法吸引她的,她覺得此刻的張益達在她心目中的形象才是最高大的。
“陳平原(朱自清徒孫)先生看到西南聯大時的老照片時曾發出感嘆:一群衣衫襤褸的知識分子,器宇軒昂地屹立于天地間。這應當就是國人眼里京大人的形象。
不管將來的你們身處何處,不管將來的你們從事什么職業,是否都能常常自問,作為京大人,我們是否還存有那種浩然之氣?
那種精神的魅力,充實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絕學”,是否還能在我們心中激起共鳴?
馬克思曾慨嘆,法蘭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氣的人。
今天的中國,同樣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
找回信仰,應該從文化自信開始。
接下來我會在這方面做出一些實際行動,我不是一個光說不練的人。
大家文筆好的,到時候夸也好,罵也好,都說上幾句。
都是同學……咳咳,真要噴的話,大家輕點!”
臺下的學生又被張益達逗笑了,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了,一會兒嚴肅一會兒搞笑的,讓他們很是頭疼啊!
最后引用一位學者的話送給親愛的同學們。
無論中國怎樣,請記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國便不再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