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鎂團點評正式在港交所上市。
發行價每股69港元,開盤價每股72.9港元,較發行價上漲5.6%,總共發行4.8億股,市值約為483億美元。
張益達站在臺下,看著臺上享受歡呼的黃新、王慧文等人。
鎂團很有意思,還選了一名叫仇雪雪的外賣小哥代表鎂團近60萬名外賣騎手上臺敲鐘。
張益達在想,銳向上市要邀請哪些代表,拼哆哆農民賣家、抖視內容創作者、移動支付簽約商家……
就在張益達在那鼓掌,慶祝鎂團上市成功的時候。
光頭包凡領著一行人走了過來,打頭的是一名身著西裝,氣勢不凡的中年人。
張益達一眼就認出了這是誰——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
這也是香港交易所歷史上第一位非香港本土人士,也是有內地背景的掌門人。
張益達有些詫異,這位怎么過來了?
李小加一行人給黃新領銜的鎂團管理團隊送上祝福后,寒暄了幾句,徑直朝張益達走了過來。
李小加遞出了右手,“張總你好,我是李小加!”
張益達跟他握了握手,“李總,幸會幸會!”
李小加掃視了嘈雜的敲鐘現場一眼,全是各種媒體、記者、金融人士。
笑著說道:“張總,方不方便聊幾句。”
“好啊!”
張益達爽快地答應了下來。
在港交所一間貴賓室內,李小加和張益達一邊喝茶一邊聊天。
“銳向成立也有五年了吧?”
張益達點頭,“嚴格說,還差一個月。”
李小加抿著嘴,半晌后才感嘆道,“59個月,1.6萬億港幣估值,真是不簡單啊!
看見祖國涌現這么多優秀的科技公司,我也深感自豪啊!”
張益達基本已經猜到李小加的意圖了,特別是那個“港幣”單位用得很巧妙。
不過他可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那種人,不拿點實惠出來,不會輕易就答應選擇港交所上市。
“毛衣戰打到現在,美國人對于中國的科技公司越來越警惕了。
阿貍他們都有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的想法,可見,還是在自己的地方踏實一些。”
張益達笑道:“港交所對于新經濟公司還是太保守了,像我們旗下的電商拼哆哆還在嚴重虧損。
港交所上市,恐怕難以獲得理想的市值。”
李小加搖頭,不認可張益達這個說法。
“企鵝的PE可是比阿貍要高上不少,紐交所不一定就比港交所好。”
張益達承認在信息技術等新興行業,港交所給予的PE倍數不比紐交所低。
另外,香港上市成本也要低一些,包括首次上市費用及中介費用,以及年費都要比紐交所低很多。
缺陷也有,主要是:資本市場規模較小,短期盈利能力要求較高、整體估值水平較低,IPO融資能力較弱、提升國際知名度能力較弱等幾點。
“李總,你說的我都明白,我會慎重考慮的。”
見張益達似乎要離開了,李小加有些著急了。
港交所也是一家公司,也需要銳向這種全球罕見的大型IPO來提升名氣。
無論如何,都要盡量爭取銳向在港交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