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他們不會亂說的,再說了,既然我都能還上錢了,其他欠債我也有能力還,沒事的!時間不早了,我們做飯吧!”周青笑了笑,連忙安撫道。
劉曉春微微松了一口氣,欣然點頭:“好,我準備一下,給你做最愛吃的酸梅鯽魚。”
“好!我去殺魚!”周青眼睛一亮,開心不已。
很快,周青母子倆忙獲起晚餐的事來,殺魚,煮飯,擺桌,……,對生活充滿希望,讓他們忙的很快樂。
一晃眼,一個星期過去了。
周青這段時間過的很充實,除了幫做一些農活,其他時間都躲在房間里搞研究了。
連著五顆智力藥丸吃下去,周青已經擺脫了研究失敗的陰影,對這個領域有了更深的認知,并且開始嘗試尋找適合制造生物芯片的材料。
生物芯片根據生物分子間特異相互作用的原理,將生化分析過程集成于芯片表面,從而實現對DNA、RNA、多肽、蛋白質以及其他生物成分的高通量快速檢測。
與電子芯片相比,兩者有一個最基本的共同點,在微小尺寸上具有海量的數據信息,但它們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東西,電子芯片上布列的是一個個半導體電子單元,而生物芯片上布列的是一個個生物探針分子。
芯片的概念取之于集成的概念,如電子芯片的意思就是把大的東西變成小的東西,集成在一起。生物芯片也是集成,不過是生物材料的集成。像實驗室檢測一樣,在生物芯片上檢查血糖、蛋白、酶活性等,是基于同樣的生物反應原理。
而,生物芯片就是一個載體平臺,這個平臺的材料則有很多種,如硅,玻璃,膜(纖維素膜)等,還有一些三維結構的多聚體,這個平臺上則擺滿了各種生物材料。
基于生物芯片的復雜性,對于電子信號的轉化變得非常麻煩,然而,周青需要一種穩定,又不是活性的生物材料,來構建生物芯片的主體。
虛擬實驗室,周青正在進行一場材料檢測試驗。
龐大的虛擬實驗,顯示著成千上萬個培養槽,它們排列成行,放眼望不到邊際,一支支技術機械手不停運作,對培養槽內的物質展開各種操作。
周青站在實驗虛擬屏幕前,緊緊盯著大屏幕中密密麻麻的數據,等待著實驗的結果。
“第212號培育物失去活性,第113號培育物發生解體詳細,第722號實驗產生未知分泌物,需要進行檢測,……。”輔助智子的聲音不斷響起,向周青匯報一個個實驗的結果。
周青目光深邃,表情微動,顯然注意傾聽著智子的匯報,不過,并未作出太多的反應。
能做的,周青差不多都做了,在沒有其他新方向的情況下,現在只能用笨辦法,通過大量基因改造培育實驗,培育出一種合適制造生物芯片的特殊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