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5年起,芯片制造工藝從0.5μm、0.35μm、0.25μm、0.18μm、0.15μm、0.13μm,發展到90nm、65nm、45nm、32nm、22nm、16nm、14nm,直至現在的10nm,芯片的制程工藝不斷發展,集成度不斷提高,……。”
“然而,傳統的電子芯片終究走進了死胡同,摩爾定理已經開始失效,電子芯片制造碰到物理學上的瓶頸,隨著晶體管尺寸的不斷縮小,我們遇到原子極限,先前標準、規則結構的晶體管結構已經無法維系,……。”
“從芯片誕生至今,芯片領域的創新從未停止,各廠商之間的競爭也從未停歇,盡管,三星、英特爾等芯片巨頭近些年來,紛紛投入到FD-SOI(全耗盡絕緣體硅)工藝、硅光子技術、3D堆疊技術等的研究中,以求突破FinFET的制造極限,……,但是,這些技術每一點突破都要耗費巨大的代價。”
“硅的物理特性限制了電子芯片的發展空間,芯片的未來必須往其他方向發展,比如:石墨烯芯片,光學芯片,生物芯片,……。”
“很榮幸本公司,在生物芯片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偌大的展廳,靜寂無聲,周青滔滔不絕的介紹著,當他講這句話的時候,“嘩啦”一下,安靜的人群驟然沸騰了起來,好似被點燃的炸藥包,現場轟然大亂。
“突破性進展?什么樣的進展?”
“原來這樣,難怪這么多大佬親臨現場,要變天啦!”
“大事件啊!不得了的大事件啊!那些芯片巨頭,整個半導體行業豈不是都要完啦!”
“這是的嗎?我們在芯片領域彎道超車了?”
“……。”
“咔嚓,咔嚓…!”照相機快門聲猶如急雨地瘋狂響起,整個會場白色閃光燈耀眼的嚇人。
展臺下的記者們好似打了雞血一般,激動不已,此時,他們都在腦中早已醞釀好這條新聞的標題:‘芯片巨頭集體淪陷’‘半導體行業的末日’‘新時代的降臨’……。
“傳統芯片就像一位遲暮的老人,半只腳已經踏入了棺材,與之對比,生物芯片還是一個孩童,正在茁壯成長,未來充滿無限的可能。”
周青微微一笑,看著臺下激動的記者們,選擇性地無視,繼續講解道:“接下來,我為大家介紹生物芯片-STM001,未來的科技之‘芯’。”
聞言,記者們再次安靜下來,默默看著臺上的周青,傾聽他的技術介紹。
周青滿意地一笑,接著介紹道:“STM001采用某種特殊條件培育的生物材料,在納米級以下進行組合式成長,通過,基因引導和排異技術,使之達到固化成型,……,STM001具有生物芯片一切優點,低能耗,高運速,穩定,以及電子芯片所不具備的多維運算空間。”
“STM001體積:4.5cm*2.1cm*1.3cm,是多層結構,每0.1cm層級的分子芯片擁有2.7億根‘原子質柱’,每根‘原子質柱’相當于一根‘晶體管’,不同于電子芯片的晶體,生物洗盤的‘原子質柱’之間是立體型,具備多重‘通道’,……,這種結構將大大縮短互連線長度,使得數據傳輸更快,所受干擾更小,精度對更準。”
“……,一個單原子比特邏輯門操控,與一個兩原子比特受控非門,可以組合任意一個普通的邏輯門操控,從而實現運算組合,……,正是源于STM001這種立體式結構,它能支持多重維度運算,完美契合智能AI算法,……。”
“在運行功率上,STM001表現的非常優秀,它在正常工作狀態下,功率不超過0.01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