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變和裂變需要強大的原子力量支撐,冷聚變則溫和的多,比如:鎳化晶體和氫離子的冷聚變反應,氫離子被吸入鎳晶格中,晶格高頻率震動,刺激其鎳中的電子,迫使其融入氫離子里,形成緩慢移動的中子,鎳迅速地吸收了這些中子,令它們變得不穩定,為了重新獲取穩定狀態,中子衰變成質子和電子,這種反應令鎳轉變為銅,并隨之產生巨大能量。
……。
周青默然看著實驗臺大屏幕的三種電池技術方案,陷入深思。
選中的三樣電池技術,各有側重,性能各不相同,憑借著研發中心強大的功能,周青更傾向研發第三種電池技術。
核聚變反應中,多個氫原子核被強行聚合形成一個重原子核,并伴隨能量釋放,也稱為低能量核反應,冷核聚變則是在接近常溫常壓和相對簡單的設備條件下發生核聚變反應。
不同于熱聚變,冷聚變是對于自然界已知存在的熱核聚變(恒星內部熱核反應)而提出的一種概念性‘設計’,這種設計將極大的降低反應要求,可以使用更普通而且簡單的設備,同時也使聚核反應更安全。
如果這項技術能實現,其影響力絕對超過研發中心所要求的A級,能源就是人類文明的血液,關乎人類文明發展的生死。
地球賦予給人類的資源總有一天會枯竭,加上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尋找與開發新的清潔能源,將成為一種戰略必然。
在工業革命時代之前,人類對能能源需求比較較簡單,能源直接來源是動植物。
進入工業革命,以蒸汽機,內燃機為代表,人類社會改變了能源利用方式,進而大量改變自然環境,創造出了璀璨的機械文明。
人類文明進入電氣革命時代,電力成為了一個新的載體和放大器,為人類利用能源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互聯網時代,人類文明對能源的需求越發強烈,對太陽能,風能,核電……,等等各種新能源不斷挖掘,人類文明的發展已經走到至關重要的關口。
從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人類對能源利用的發展史,從鉆木取火到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發明)中間相隔了幾萬年的時間,從蒸汽機到內燃機,到電力中間只隔一百多年,從電到計算機,移動網絡之間又縮短到不到一百年,而互聯網的出現距離計算機出現更是只有四十年的時間……,能源利用范圍跳檔之間的時間窗口越來越短,人來社會形態的變化速度亦是越來越快。
人類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世界能源危機日益突出,如果人類文明不能突破能源發展的限制,那么可以想象,不就得將來,人類因為有限能源的爭奪,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隨時發生。
反過來,如果人類文明能突破能源的限制,進入星際時代指日可待。
源于此,周青更希望能借助研發中心強大的功能,突破第三種電池技術-冷聚變,一勞永逸,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