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這篇論文真叫人困惑,能否向華國發個邀請函,核實這篇論文的作者。”年邁的凱恩教授,看著主席位的霍爾斯所長,征詢意見道。
“嗯!邀請函已經發出去了,正在等回復!”霍爾斯所長神情略顯無奈地說。
今日,霍爾斯都被這篇論文搞的頭昏腦漲了。
粒子研究所的研發方向一直以熱核聚變領域為主,但是,受限于核聚變反應,高溫、高壓和高密度的極端條件,該科研方向進展緩慢,即便三十年后,能后實現這一項技術都是未知數。
現在,這篇論文的問世,為冷核聚變增加了籌碼,原本已經被拍死的冷和聚變具備了翻身的可能。
這下子,樂子可就大了。
現在,是放棄原本投入巨資的熱核聚變,轉身投入冷核聚變呢!還是繼續一條路走道黑?萬一冷核聚變成功了,這個‘鍋’誰來背?
霍爾斯一想到這些問題,登時一個頭兩個大。
更海外諸多核物理科學家一樣,華國,國家科學院,核研究所,……,等等,諸多大型國家組織,紛紛召開緊急會議,手捧著投一篇論文,眉頭緊皺,就像集體便秘似的,全部苦著一張臉。
“楊所,這個周青是何方你見過嗎?他不是高生物芯片的嘛?怎么跑核物理來竄門啦?”
“能邀請他來我們所做學術報告嗎?這篇論文沒抖趕緊吧!沒法看啊!”
“同意老陳的意見,楊所,麻煩盡快安排我們見個面吧!實在不行,給我個聯系方式,我自己去找他。”
“對,對,我要請幾天假,去趟榕城。”
“……。”
寬敞的會議室欒成了一鍋粥,眾教授看著主席位的楊明勇,你一言,我一語,紛紛抱著迫切向去榕城直接找人了。
楊明勇苦笑了下,看向文院士,介紹道:“這人我沒見過,不過老文有了解,你們可以問問他的意見。”
聞言,眾人紛紛向文院士看去,焦急地等待答案。
“嗯!”文院士點了下頭,看著眾人,深思了片刻,笑著介紹:“這個人我是見過,腦袋聰敏,很有靈性,是塊干科研的料子,他對名氣沒啥追求,對利益反而看得很重,更顯被利于驅使的科技商人,而不是什么科學家。”
聞言,眾人眉頭不由一皺,科技商人,顧名思義,具備商業思維的科學狂人,技術思維講什么“第一性原理”,或者什么使命感,而,科技商人思考的是如何制造更廉價的火箭,從制造火箭的物料成本開始往前推,思考火箭的制造成本為什么這么貴,怎么樣推廣能讓技術更廉價,兩者之間的區別大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