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過隙,時間一晃即逝。
晚秋十月,秋老虎一去不復返,告別酷熱的夏季,榕城迎來涼爽的天氣。
榕城-榕江區,無限科技的實驗中心,高科技研發園,聚變設備實驗研制基地,生物芯片設計基地,……,大量建筑群體坐落于此,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隨處可見。
冷核聚變實驗基地,無論是研究人員還是駐防的士兵,都在井然有序地工作在各自的崗位上。
基地內巨大實驗場地,數百名身穿白色實驗服的科研人員,各司其職,他們各自圍繞著儀器設備進行調試,檢查,忙碌的現場充斥著一股緊張的氣氛。
實驗大廳,巨大金屬架的中央屹立著一臺巨型環狀儀器,**米的高度,環形管道鏈接上方聚變材料輸送口,透過隔溫玻璃層,在環狀管道下方,可以看到有一個漏斗儀器,閃耀厚重的銀質金屬光澤,正下方一個鏈接著粗壯導線的金屬平臺,……,整個儀器巨大卻又不失精致,零器件無縫銜接,看不到縫隙,效果科幻,高端。
忙碌的科研人員,突然停止手上的動作,目光紛紛一群來人吸引了去。
只見,張屹,孫志興,梁啟明,……,等,多維聚變專家教授,科學院士,浩浩蕩蕩,一大群人簇擁著周青,迎面向他們走來。
“周教授,梁院士,你們來了!”負責冷核聚變的總工程師-劉志華,連忙迎上前去,熱情地問候。
“劉總工,辛苦啦!”周青微微一笑,看著劉志華感激地說。
冷核聚變項目實驗成功之后,這幾個月期間又進行了兩次重復性實驗,進一步積累可控核聚變的成功經驗,并且,嘗試著將實驗室進行的冷核聚變項目轉變為可以市場化,規模化的研制工作。
眼前這臺設備,就是從走出實驗室,的市場型產品,是總工程師-劉志華領導近千名科研人員,高級工程師,加班加點,耗盡大量心血研制的產品,如果這次實驗能夠取得成功,那么榕江區以后的電力供應,將由這臺聚變發電裝置擔負。
這段時間,周青一直泡在圖書館,所以,冷核聚變的商業化工作,一直有劉總工帶著下屬們進行,今天是檢驗他們成果的時候。
“周教授,千萬別這么說,我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完成的工作,跟你比起來,我們干的大多只是些不怎么動腦的‘力氣活’。”劉志華滿臉笑意地看著周青,由衷地夸贊道。
將冷核聚變技術轉化成商業設備的工作量龐大而復雜,但是,相較于冷核聚變的巨大成功,難度卻大幅下降了,和周青所做的科研工作比較起來,真算不了什么。
相較之下,周青這段時間忙的連人影都看不到,具可靠的消息傳言,他正在秘密研制一種比冷核聚變技術更加強大的科技。
因此,劉志華對周青妖孽般的科研能力敬佩的無以復加。
“好吧!大家別互相客套了!實驗準備的怎么樣!”周青無奈地笑了笑,連忙轉移話題,問。
“幾經核查,所有設備功能運轉正常,可以進行實驗了!”劉志華精神一震,看著周青,鄭重其事地匯報道。
“嗯!那準備開始吧!”周青打量著那臺巨型聚變裝置,吩咐道。
劉志華欣然點頭,轉身看向下屬們,大聲下令道:“所有人撤離安全地帶,實驗人員各就各位,并入永磁發電機組,準備進行啟動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