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李世民與一群文武大臣,已經因為突然現跡的陰兵一事,忙的焦頭爛額,茶飯不思。
三省六部所有官員,全都被安排在尚書房,日夜兼程,緊急制定各項條令,紛紛下發頒布。
然而,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效果微乎其微。
眼前雖然不是戰事,但處理起來卻比戰事還要難!
陰兵,對于普通的凡人來說,簡直就是地獄般的存在,根本無從下手。
大唐雖然也有各座廟宇、道觀、修煉者,但是這些人的修煉境界極低,大多數連煉氣期都未踏入。
偶爾有一些境界稍高的修士,但是數量卻又稀少,想要找到他們都大為不易,更別提讓他們前往各座城池做支援了。
陰兵作亂禍害人間界的范圍在不斷擴大,就連長安城附近,也開始出現了陰兵的蹤跡,甚至有鬼仙級別的。
長安城內,一夜之間,涌入了大量的難民。
這里畢竟是大唐國都,也是南瞻部洲最大的城池,有能力接受難民的到來。
朝廷甚至下令大開國庫糧倉,專門用來救濟難民。
決不允許難民死在長安城內。
就連長安城外,都開始搭建帳篷,支起鍋爐,熬粥救濟難民,并且派遣出皇城衛隊,日夜巡邏,亮起火把,驅趕陰兵。
看著長安城內外,眾多受到接濟的難民存活了下來,城內一間不起眼的屋子里,一名老人獨自飲酒的老者,點了點頭。
老者正是走下會稽山的禹王大禹。
自從離開錢塘關之后,大禹便一直在人間行走,感悟紅塵奧妙,凡人至理,同時也在為人族尋找傳承火種,鋪就新的道路。
如今見到朝廷面對陰兵的侵襲,能做出如此決策,大禹很是欣慰。
人族雖然日久羸弱,但終究會有崛起的一天。
燭火跳動,獨自飲下一杯酒后,大禹也在暗自思索著,陰兵作亂的根源。
大禹被人族尊為禹王,上古時期便已經大顯身手,威名遠揚,此時稍一琢磨,便大致猜出了,這些陰兵的出現,與佛門以及玄門脫不了干系。
但究竟是哪一方在幕后操縱,大禹一時無法確定。
至于陰兵出現的根源,無非是為了掠奪人族的氣運,以彌補他們自身的缺失。
這種做法,根本就是違背人倫,忤逆天道。
大禹放下酒杯,眼中閃爍出異彩,看了看斜靠在身上的避水劍,心中默默嘆了口氣。
避水劍不止能治水,也能斬出這些陰兵。
但是大禹知道,避水劍一旦出手,他的蹤跡,在三界便相當于暴露了。
若是讓三界知道他下了會稽山,重入人間界,對于人族來說,未必是好事,說不定反而會引來另外的災難。
而且只要大禹出手,那也就相當于他此次的化凡徹底失敗。
下一次化凡之機,遠不知在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