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著地理優勢的義勇軍成功粉碎了諾克薩斯迅速占領艾歐尼亞的企圖——在祖祖輩輩生活的初生之土上,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生生攔住了諾克薩斯的戰爭機器,也激勵著所有的艾歐尼亞人民。
尚贊義勇軍、拉林義勇軍、芝云義勇軍……
艾歐尼亞各地的人民都打起了自己的旗幟,用所有可以的方式,支持著對抗侵略者的戰斗。
芝云尼亞的畫家拋棄了藝術家的矜持,成為了無情的海報印刷機;喀舒利的工廠轉型三班倒生產軍械武器;納沃利的農民離開故鄉、親手毀了家園;普玻的瓦斯塔亞走出森林,參與到了戰爭之中……
整個艾歐尼亞以一種空前團結的姿態,所有人肩并肩的站在了一起——最終在普雷希典,和義勇軍一起,筑起了一道諾克薩斯人無法逾越的高墻,如嘆息之壁般,死死地攔住了斯維因最后的瘋狂。
而為了戰爭的勝利,艾歐尼亞人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在不計算非戰斗減員的情況下,義勇軍和平民的傷亡累計超過百萬,傷者中還有相當一部分落下了終身殘疾。
靈界和現界之間的平衡被打破,很多門派的文化傳承干脆斷檔,大量的魔法物品丟失損毀。
在納沃利,艾歐尼亞大平原的沃土被煉金毒氣污染,數年之內都無法種植,而為了最后的堅壁清野,大片村莊被主動銷毀,古井都被填死。
平時遇見自然災害,納沃利的森林還能為艾歐尼亞人提供一點庇護和資源,但諾克薩斯人經過之后,大片的森林都被砍伐,整個納沃利民生凋敝,滿目瘡痍。
毫不夸張的說,作為諾克薩斯進攻的主戰場,納沃利直接從艾歐尼亞最富饒的區域變成了最凄慘的地區。
和納沃利一樣糟糕的還有尚贊,當地大族贊家幾乎被全滅,和贊家一起進行初期抵抗的智家、羅家也同樣沒剩下幾人,本地秩序幾乎完全崩壞,完全依靠尚贊義勇軍進行軍事管制。
除此之外,杜廓爾大量引入的傭兵也成為了尚贊目前巨大的麻煩,在帶來了治安壓力的同時,他們還和海盜、奸商勾結,為了利益到處搞事,極大的阻礙了尚贊的恢復。
至于諾克薩斯人入侵的第三個區域,巴魯鄂則是逐漸出現了“成為歷史遺留問題”的趨勢。
由于巴魯鄂區域相對狹小封閉,所以諾克薩斯在開戰之后完全占領了這里,并一度將其作為后方來運營。
而因為斯維因法理上無法控制巴魯鄂,所以在《普雷希典條約》簽訂之后,這里其實還實際上的處于戰爭狀態中。
只不過在諾克薩斯人沒有了支援、當地的守衛都是新兵的情況下,負責巴魯鄂區域的影流也算是連戰連捷——可以預見的,當影流真的拿回了巴魯鄂之后,這里的恢復也是一個大問題。
但不管怎么說。
戰爭——結束了!
————————
艾歐尼亞之戰,正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