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充滿了期待啊!
……………………
和亞索一樣非常期待的還有卡密爾。
這位灰夫人閣下顯然并不知道佐伊的真實身份,至少現在,在卡密爾看來,佐伊就是一個富貴之家的小女孩。
這種女孩叛逆而有個性,只要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一切代價——卡密爾見多了。
不過,在佐伊的身上,卡密爾似乎發現了一個特殊的經濟點,正是為了弄清楚這個經濟增長點,她才會批準警局那邊的二十四小時觀察計劃,試圖從佐伊的身上看出“一個狂熱粉絲的極限”。
實際上,因為發達的商品經濟和文化氛圍,皮城的追星者群體數量相當龐大。
這座海克斯科技之城有著相當高的福利待遇,哪怕是在東北互保成立、很多人都在擔心著戰爭到來的情況下,皮城大劇院的熱門劇目公演之時依舊場場爆滿。
來自于符文之地各個地方的故事,經過了皮城編劇的加工之后成為了“符合皮爾特沃夫文化潮流”的故事劇本,俊男美女們粉墨登場,在舞臺上演繹一番愛恨交織——對于皮城人來說,看劇從來都不是什么稀罕的娛樂項目!
同理還有音樂會、演唱會和簽售會,發達的經濟讓皮爾特沃夫產生了明顯的流行文化,而建立在剝削祖安基礎上的高福利社會制度又讓皮城人能夠很好的享受這種流行文化,從這個角度上說,皮爾特沃夫的確是符文之地的進步之城、進化之都!
當然了,伴隨著流行文化的出現,粉絲也會應運而生——最開始的時候,皮城的粉絲文化還是很小眾的事情。
第一批流行文化的粉絲大多是些中產階級的小姐,她們沒有進入頂層舞會的機會,但又不滿足于僅僅是聽聽音樂會、看看劇,在她們的社交圈子內,為皮城大劇院自己喜歡的演員瘋狂、大把大把的購入這些演員所代言的產品也是一種潮流。
不過,對于皮城人來說,這種粉絲文化是小眾之中的小眾,哪怕是粉圈內天大的新聞,也頂多登上皮城不入流小報的邊角之地——直到亞索的馬甲出現。
說來有趣,對于皮爾特沃夫的粉絲文化,亞索——或者說寫下了《失落國度》的馬可·波羅——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奠基人。
因為《失落國度》是皮城近幾年來最為流行的小說,更因為馬可·波羅是一個犧牲了自己的皮城英雄!
當初的祖安暴動給予了皮爾特沃夫非常沉重的一次打擊,在那個一切看起來都糟透了的時候,皮城人非常需要一面振奮人心的旗幟——而“為了皮爾特沃夫而犧牲”的馬可·波羅,就成為了那一面旗幟。
在此之前,雖然馬可·波羅也是皮城的風云人物,但就算他影響力極高,但層次卻多少有些不夠,哪怕卡密爾很在意他書中的內容,卻從來沒有過將他引入商會內部、和很多海克斯科技學家一樣作為榮譽會員的想法。
但現在,情況卻完全不一樣了。
按照皮城的官方定義,馬可·波羅是一位“偉大的探險家、戰士、作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是“皮爾特沃夫文化領域的不朽豐碑”。
反正人都死了,皮城官方自然是將馬可·波羅能捧多高捧多高,一個死人又不會威脅任何人——反而是很多出版商機智的選擇了加印了不少《失落國度》的各色紀念版,狠狠地從中賺了一大筆!
而這份“人死了、書更火了”的情況,讓更多的皮城人了解了馬可·波羅,再加上官方大張旗鼓的推出了一系列的紀念活動……最終,皮爾特沃夫最大的粉絲組織【馬可·波羅研究會】誕生了。
最開始這個組織是一個半自發的民間組織,其中有粉絲,也有出版商,更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記者,但隨著事情愈演愈烈、官方出手,這個組織很快就有了不一樣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