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發展開始變得有趣起來了。
要知道,因為恕瑞瑪戰爭的波動、東北互保的建立,近一年多來,皮城的經濟是在走向蕭條的。
在戰爭的陰霾下,不少產業出現了萎縮,甚至部分產業都在被人有意無意的向著其他區域轉移。
(作為皮爾特沃夫的“盟友”,艾歐尼亞有選擇性的吃到了很大一口蛋糕,而比爾吉特沃也難得的擁有了除漁業、運輸業之外的一點產業。)
而就是在這個經濟下行的時候,因為佐伊的出現,皮爾特沃夫的經濟居然神奇的出現了一點復蘇!
在所有人都因為擔心戰爭而囤積金海克斯的時候,大把撒幣的佐伊很好的刺激了皮城的經濟,成為了皮爾特沃夫蕭條背景下的一抹難得的亮色。
這就很離譜了。
這種極其特殊的情況讓皮城的經濟學家們一個個只覺得完全摸不到頭腦,他們雖然都基本明白“蕭條情況下刺激經濟可以改善狀況”的道理,但暫時還沒有想到發錢撒幣也是一種刺激形式……
畢竟皮爾特沃夫成為進步之城的時間還是太短,他們對于經濟的研究遠不如對海克斯科技的研究那樣深入。
所以,佐伊現象稱為了今年皮城人最在意的事情——之前馬可·波羅的事跡向皮城人證明了“流行人物也可以一樣偉大”,而現在佐伊的行為則是同樣證明了“不那么偉大的流行人物也能帶來經濟上的刺激”,二者結合在一起后,對商機嗅覺極其靈敏的皮城人迅速行動了起來,一時間大大小小的粉絲組織應運而生。
在這一片狂熱之中,卡密爾隱隱約約察覺到了一種不對勁,但哪怕是她,一時之間也并未發現問題到底在哪——這種粉絲文化對皮城人有害么?
答案是“對部分皮城人有害”,對那些過分狂熱的中產階級小公主來說,這種狂熱會占用他們家庭的資金,讓他們的家庭難以更進一步。
但對于皮爾特沃夫的整體形勢來看,這件事似乎是有益的,至少從現在看來是這樣的。
可是,哪怕經過了多方論證,卡密爾還是本能的感覺不妙——她也曾經自我反思是否是因為自己年齡太大、思維過于古板,但謹慎起見,她還是打算再觀望一段時間再說。
而這一觀望,她還真的就發現了讓自己不安的問題關鍵——在一個清晨,習慣性出門散步的卡密爾在街道上看見了某個歌劇演員粉絲會的宣傳單。
這份宣傳單內容不多,都是些“通過我們買票打折”“我們有專門的活動”“來了就有紀念品”這種東西,考慮到不少東西都是“簽名特供版”,那個演員本身可能就是粉絲會其中的一員。
然而……真正讓卡密爾意識到問題的,卻是這份宣傳單的排版。
酷似皮城日報!
熟悉的排版、熟悉的字體、熟悉的標題形式。
這一刻,卡密爾的心中警鐘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