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陽從沒想過已經快七十的他,竟然還有重返課堂的一天,還是以這種方式重返課堂,給他講課的并不是那些世界科學名宿,只是一個據說剛剛研究生畢業的小青年。
而且根據他掌握的資料,這個小青年今年才剛剛成年。
更可怕的是,他大概率還不是班上最好的學生,畢竟老師講的那些東西并不能很好的理解。
陳旭陽只感覺狠狠的被后浪打擊了一次。
尤其是王宇飛開始畫圖詳細講解時,他似乎感覺到王宇飛的語氣開始變得有些不耐煩,看向他們這些學生的眼神滿滿都是嫌棄,就像是在無聲的質問:“這么簡單還弄不懂?你們是干什么吃的?”
是的,陳旭陽很確定這一點,遙想當年他帶博士生的時候,如果碰到這種需要他反復講述才能聽明白的學生,他就是這樣無聲質問的。甚至太愚鈍的,他還會直接指出來,你們到底有沒有認真聽講。
然而現在聽不懂的卻是他,心情很復雜。
既為華夏科研后繼有人而高興,也因為自己似乎真老了而悲哀。
“大家差不多都懂了嗎?”王宇飛確定道。
潘文悅已經不再提問了。
雖然還有目光落到他身上,但潘文悅決定不管了。
想要把這些難題徹底弄明白本就很難,現在想不明白大家可以回去之后慢慢研究嘛,總讓他問是幾個意思。
“咳咳。”陳旭陽忍不住咳嗽了兩聲。
王宇飛的目光落到了這位老科學家身上。
“嗯,我有一個問題,兩個方程引入的常量并不相同,這是不是說明根本沒有一個第三常數能夠解釋所有這一切。”陳旭陽開口問道。
王宇飛贊許的點了點頭,然后開口解釋道:“對于這個問題,我的理解是這樣的。首先我們大膽假設只需要三個常數就能構建整個自然科學所有常量。現在我們確定光速跟普朗克常量能夠為我們解決很多問題,那么我們是否需要第三個固定常數來構建我們的宇宙?我認為的確需要,但是在找到這個常量之前,我們可以用更簡單的方法。”
“這個方法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解決不同的問題時,我們引入不同的常量。基態氫原子的直徑、單個電子的質量、萬有引力常量等等這些都可以選擇。雖然使用這些常量并不能達到完美,但是通過引入這些常量我們已經能推導出大部分需要的參數。”
“這是目前我們的文明掌握的自然科學體系還不完整決定的。整個科學體系還需要繼續研究,才能找到最契合的第三常量。光速屬于電動力學,普朗克常量屬于量子力學,完美第三常數目前未知,但可能存在于任何物理現象中。比如暗物質又或者反物質。”
“但是現在我們不知道,只能用一種更簡單的方式求解。但如果你們能注意到七個方程之間的聯系就會發現,當這七個方程全部被解開之后,會有一個最終解。就是……”
說到這里,王宇飛回頭找了黑板一個角落,寫下了一個更復雜的方程式。
更優美的方程式。
“我個人認為最終解就蘊含在這個方程式里。如果我們能把這七個方程式都攻克了,就能解開這個最終方程,并得到最終的第三個完美常量!這么說大家能理解嗎?”
……
會議終于結束,又或者說一場別開生面的課程結束了。
在約定了會隨時跟幾位科學家郵件溝通之后,王宇飛終于被允許回到了自家的實驗室。
王宇飛先是直接找到了路余馨。
她跟施緒林都在實驗室有各自專門的操作間,這樣的設計不管是找人還是談話都比較方便。
當然設計的初衷并不只是如此。
而是王宇飛認為,如果兩個數據監測的人員在一個操作間干活,兩人不可避免的會隨時交流,而兩個人共同得出的結論有時候不好驗證。但是如果把兩人分開,就有一個好處,當兩人統計出數據時,可以進行對照,如果在沒有交流的情況下,得出的結論都是一樣的,說明這個結論大概率是對的,如果不一樣謹慎驗證就好了。
所以方便談心只是恰好而已。
“會議開完了?”看到王宇飛走進門,路余馨回頭瞟了眼,便將注意力再次放到了電腦屏幕上。
如果說王宇飛跟路余馨有什么共同點,那一定是忙于工作時都會專心致志。
“是啊,對了,問你個事。我現在的智商是不是真的跟正常人差距非常大?”王宇飛開口問了句。
聽到這個問題,路余馨停下了手里的活,回頭深深的看了王宇飛一眼,用松了口氣般的語氣答道:“你終于意識到這一點了?我早就跟你說過,你是個大怪物。你是怎么體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