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世棟、譚武德,以及蘇馥甫等人離開后,楊靖便直接接收了原第135師的指揮部,作為虎賁團的指揮部。
楊靖在指揮部內研究了一會地圖,然后走出指揮部,開始實地勘察姚灣附近的地形。
淮河沿岸這么長,要守住日軍第3師團渡河,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古人兵法上說的很對,最好的防御就是進攻!
一味只知道防守,那只能等著敵人來打你。
在淮河防守抵御鬼子,說白了,純粹就是一場消耗兵力的守衛戰。
日軍第3師團下轄一個野戰重炮旅團,和三個航空飛行聯隊,這樣的戰略性部隊。
若是拉開陣勢打陣地戰,楊靖還真沒有必勝的把握。
虎賁團是精銳,楊靖可不會傻到讓自己的部隊一直死守打消耗戰。
更不會以己之短,攻敵之長。
楊靖的想法是,在防守中尋找戰機,干掉鬼子的主力。最好能突襲掉鬼子的師團指揮部,或者他們的野戰重炮兵旅團。
這樣才能大大挫敗日第3師團,從根源上瓦解他們的進攻!
楊靖手里拿著望遠鏡,時而站在制高點遠眺,時而沿著淮河北岸行走,腦子里思考著如何利用地形防御。
勘察了兩個多小時,楊靖下達命令重新部署兵力和進行布防。
虎賁團的主要防線在淮河北岸的姚灣,一共5里多長。
這里是一片灘涂地,岸邊沒有懸崖峭壁的阻攔,極為適合登陸作戰。
部署完兵力,楊靖又命令士兵們在原第135師的陣地上,根據他的指示,加固防線上的防御工事。
有了堅固的防御陣地,阻擊日軍渡河便不成問題。
接下來,他又考慮如何最大程度,把前面這片灘涂利用起來,最大程度殺傷消耗敵人的兵力,遲滯小鬼子渡過淮河!
思考了十幾分鐘,楊靖決定在淮河北岸再布置兩道阻礙敵人行進的防線。
“馬統!”
“有!”
跟隨在楊靖身側的馬統身子一挺,轟然應諾。
楊靖繼續道:“傳我命令,各營連立即在北岸灘涂之上盡可能多的挖掘一些陷坑,和部署一些地雷。另外,注意在地雷地面上做標識,以免誤傷友軍!”
“是!”
馬統回應一聲,領命離去。
陷坑陣和地雷陣,可以在第一時間阻撓日軍的渡河作戰,給防守部隊殲滅渡河,爭取到足夠的時間。
楊靖繼續沿著5里多長的防線上進行巡視,每一處陣地都仔細的勘察,督促各部快速建立防御工事。
同時實地指示,戰壕應該如何挖掘,各輕重機槍火力點,又該如何部署。
火力點只有長久存在,才能對敵造成更大的殺傷。
所以,看似射界最開闊的位置,反而未必是最合適的,因為這些位置很可能被日軍所注意,并受到重點照顧。
……
夕陽西下,夜幕漸漸降臨,淮河兩岸慢慢陷入黑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