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只能種植在水田之中。
旱地之上,楊靖也不打算種植小麥,亦或者玉米。
一來是成熟周期太長,二來是產量太低。
難以解決百姓們的溫飽問題。
所以,楊靖要選擇的農作物,必須是成熟周期較短、產量高,且四季皆適合種植的農作物。
至于吃起來好不好吃,合不合胃口,反到是其次。
畢竟生活在這個烽煙四起的戰亂年代,能夠填飽肚子,就已經是很奢侈的事情了。
活著,比什么都好。
至于享受生活,那是等打敗小鬼子,爭取到和平之后的事情了。
所以,楊靖決定在旱地種植土豆!
也叫洋芋,或者馬鈴薯。
在中國,土豆一般被當做蔬菜食用,然而,在國外,卻是有不少國家和地區將土豆當做主食。
同時,土豆也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于小麥、稻谷和玉米。
土豆的產量非常之高,畝產可以達到驚人的4000—10000斤。
在中國大片地區,幾乎都可以種植兩季以上。
使用系統出品的種子和化肥,可以將畝產量提升至12000—15000斤左右,一年可以種植三季。
換言之,土豆的年產量,一畝最高甚至可以達到40000斤以上!
堪稱恐怖如斯!
歐洲人口的飛速增長,就離不開土豆的巨大功勞。
16-17世紀,歐洲就是靠引進土豆,人口在短短200年的時間內,增長了17倍之多。
其中,土豆對德國和俄國的崛起影響最大。
在1618年至1648年的30年戰爭中,主戰場就在德國普魯士境內。
由于糧倉中的食物被各**隊掠奪一空,舉國籠罩在饑荒陰影之下。
但是當農民們再次去土地里挖掘時,發現此前大量未被挖出的土豆依然可以食用,一舉擺脫了饑荒的困擾。
此后土豆種植在德國被廣泛推廣開,成為德國.軍民普遍的食物。
德國在1500年僅僅只有900萬人,到了1800年則達到了1800萬,到了1900年更是達到了驚人的4300萬人,可以說沒有土豆就沒有德國的人口壯大和崛起。
而同樣情況一樣出現在俄國,1500年俄國僅僅只有1200萬人,到1800年時則達到了3700萬人,而到了1900年更是達到驚人的1億600萬人之多。
在土豆到達歐洲的這200多年的時間里,英國統治了海洋,成就日不落帝國之威名。
德國發動了一戰、二戰。
俄國的崛起也徹底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戰略格局。
可以說,土豆完全是一種戰略性農作物!
最關鍵的是,土豆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可以炒著吃,可以燉著吃,也可以用油炸了吃,還可以直接用火燒著吃。
可以切成絲,可以切成片,還可以切成坨。
可以爆炒,也可以煮湯。
可以說,或許有人對吃土豆沒有太大的興趣,但卻絕對不會有人討厭吃土豆。
……
當下,楊靖已經在心里有了決斷。
轉而,他又說道:“如果諸位對馬統和耙耳朵的提議沒有意見,那就立即執行吧!
先控制金寨縣城,然后再根據百姓們的舉報,進行調查。
證據確鑿后,但凡有作奸犯科,欺壓良善,為富不仁,橫行鄉里者,一律當眾處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