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閣與武閣最大的差異就是文閣不要求官員是修真者?只要善謀略,懂民生,便可以獲得官職。
內閣分為六部,分別是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吏部為管理文職官員的機關,掌品秩銓選之制,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制之法。
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瘦猴便是這戶部尚書。
禮部掌典禮事務與學堂、科舉之事。考吉、嘉、軍、賓、兇五禮之用。武屠便是這禮部尚書
兵部侍郎職掌全國府兵、武官選授、簡練之政令。兵部所掌管的兵馬與武閣不同,武閣掌控的是軍隊,人數最少也在五萬。
而兵部掌控的主要是府兵,通常一個鄉鎮的府兵不過百人,而城池的府兵也就兩三千人,在人數上遠遠達不到軍隊人馬的數量。并且府兵的存在主要是為了威震城池內的不法之徒。林易便是這兵部尚書。
刑部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審定各種法律,復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蒼狼鬼手便是這刑部尚書。
工部為管理全國工程事務的機關。職掌土木興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寢供億之典。凡全國之土木、水利工程,機器制造工程(包括軍器、軍火、軍用器物等),礦冶、紡織等官辦工業無不綜理,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貨幣和統一度量衡。而凌無淵便是這工部的太尉。
當然,這文閣人事的任免要遠比武閣復雜的多。武閣相對來說就比較簡單,說白了主要看個人的實力,實力越高往往官職的品階就越高,因為一旦一個人的修為踏入了地元鏡,那么戰爭勝敗的關鍵因素就是這統兵之將的個人實力了。
當然,凌云閣依舊以商戶的名義存在,并沒有納入蠻荒國的制度體系內,因為有很多時候,凌云閣辦起事來要更為方便一些。
秦戰下達的第三個圣旨便是在全國境內施行土地稅,取消原本的人頭稅。
在每個帝國都普遍存在人頭稅,即每個人每年都需要給帝國上繳一部分的錢財,以維持各個部門的運轉。在這個時代,什么樣的人最多?那便是農民和山民,他們的數量要占到全國人口的九成以上,但卻負責著一個國家超過一半稅收。
而農民和山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便是土地,依靠耕種獲取收入。但是這些年蠻荒國動亂異常,百姓根本無心生產,不少人都流離失所了,很多土地也隨之低價賤賣給了地方紳豪了。
截止到目前為止,這些大大小小的紳豪手中掌控了蠻荒國七成以上的土地,但是若是按照人丁稅抽取的話,他們所需要繳納的錢財連萬分之一都不到。
所以,為了逼迫那些紳豪將手中的土地還給百姓,秦戰便頒布了這土地稅,每畝地繳納一定的錢財。這樣不僅可以減少百姓的負擔,還可以削弱紳豪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