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離之前模擬出來的基因芯片,主要是用于基因表達信息測試,算是一種“專用生物計算機”吧。
現在,陸離要研究的就是通用型生物計算機。
事實上,細胞本身就具備運算與信息存儲和傳遞的能力。
舉個例子,人體的DNA分子鏈,本身就存儲著海量的信息,它是細胞構建身體的一張藍圖。
如果把一個細胞,或者一個蛋白分子變成類似于計算機芯片中的一個晶體管,然后……無數蛋白分子集成起來,就能構建一塊生物芯片。
這種通用性生物芯片,跟陸離之前用于檢測基因信息的基因芯片,存在一定的區別。
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計算機的研究,仍然處于探討階段,還沒有具備實用價值的生物計算機出現。
但是……只要理論上存在的東西,在虛擬實驗室里就能虛擬出來。
“虛擬一塊通用性基因芯片。”
一聲令下,一道光芒閃過,陸離身前的試驗臺上,出現了一塊火柴盒大小的透明薄片。
外層包裹著透明的玻璃薄片,內部是一團平攤在營養液中的蛋白。
這就是虛擬實驗室虛擬出來的通用性基因芯片。
陸離把這塊虛擬出來的基因芯片,安裝在試驗臺上,開始拆卸。
揭開蓋板,用探針取了一點蛋白分子,安裝在電子顯微鏡下,陸離開始分析這個蛋白分子的類型。
這是一個復合蛋白,也就是人工合成蛋白,不是自然存在的蛋白。
在電子顯微鏡下,陸離觀察到,當磷酸酯酶接觸到蛋白分子的時候,這個復合蛋白分子,呈現出明顯的“開”和“關”的特性。
從生物電信號的表達上,就如同晶體管一樣,呈現出明顯的開關特性。
這就是一枚蛋白分子構成的晶體管啊!
初步估算一下,用這種蛋白分子制成的計算機芯片,一個存儲點只有一個分子大小,所以它的存儲容量可以達到普通計算機的十億倍。
由蛋白分子構成的集成電路,其大小只相當于硅片集成電路的十萬分之一,而且運行速度更快,只有1×10^(-11)秒。
基因芯片,生物計算機,果然……這才是未來!
生物計算機的運算速度,或許比不上量子計算機。但是……這玩意有個巨大的優勢,或者說前景。
如果技術成熟,可以從人體取出蛋白分子,制造出一塊基因芯片,然后再植入人體。
那么……各種中出現過的“隨身芯片流”,將不再是幻想。
當然,現在的技術還遠遠達不到這一步。
陸離看著眼前這塊虛擬出來的基因芯片,臉上生出了幾分無奈。
因為……他遇到麻煩了。
組成基因芯片的蛋白分子,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蛋白。
雖然有虛擬出來的實物存在,但是……怎么才能制造出這樣一個蛋白分子,陸離還有些摸不著頭腦。
“先做比對試驗吧!分析出這枚蛋白分子的特性,再進行廣泛的對比。”
陸離又虛擬出了一塊通用型基因芯片,虛擬各種配件,組建生物計算機,組建試驗臺。
當試驗臺組建完成,陸離把構成基因芯片的蛋白分子的信息,錄入試驗臺的生物計算機,然后……就是窮舉法!
再次通過虛擬實驗室,虛擬出各種各樣的蛋白,各種各樣的酶,各種各樣的質粒,各種各樣的轉座子,不停的進行信息比對,尋找特征接近的蛋白分子。
這又是一個純靠碰運氣的實驗。
或許很快就能找到特征相近的蛋白分子,或許……還需要很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