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衛所處的地界,也是臨海的。
在金山衛城的東南邊,就是一望無垠的浩瀚汪洋。
后世,這里也是一座著名的港口——金山港。
陸離的海軍基地,選址就放在了后世的金山碼頭附近。
首先做基礎建設,修路,修碼頭,修庫房,修炮臺,修軍營,修造船廠。
鄭媛接受了陸離的雇傭之后,對造船廠的建設投入了巨大的熱情,一心撲在了工作上。
陸離沒有直接去管,而是回到家里,鉆進書房,開始編寫海軍訓練大綱,設計艦船。
說實話,這項工作比想象中的更加復雜,也更加困難。
雖然陸離的學識不凡,看過很多書,掌握了很多知識,但是……做為現代人,誰知道風帆戰艦該如何操作?
風帆戰列艦,我特么搞不定啊!
所以……所以……直接上蒸汽機?
蒸汽機原理倒是很簡單,以工坊里面的各種水力機床,加工蒸汽機的零部件也不困難。
只不過,耐壓鍋爐的焊接技術,就不好解決。
沒有電,怎么玩電焊?難道我還要先弄出發電機來?這個難度就比較大了。
咦?等等!似乎……焊接技術是很晚才出現的。在焊接技術出現之前,蒸汽機、鐵甲艦,用的是“多鉚蒸鋼”技術。
對呀!可以用鉚釘啊!
想到這里,陸離豁然開朗,心頭冒出了各種想法。
蒸汽機啊!工業革命啊!
動力來源更新換代,各種機器設備也不再受限于水力驅動,可以用蒸汽機驅動了,工業產能進一步暴漲。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蒸汽鐵甲艦。
全部用鋼鐵造艦,短時間內還是做不到的,不說鋼鐵產量的問題,就算造艦技術也短時間內實現不了。
但是,用蒸汽機驅動寶船,甚至在寶船的甲板和關鍵位置上蒙一層鐵皮,還是辦得到的。
船型也要重新設計,寶船的設計思想還是接舷戰的思想,主要靠船上的兵丁作戰。
這種接舷戰方式,顯然已經落伍了。在船上安裝炮臺炮塔,用火炮遠程攻擊作戰,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接下來一段時間,陸離跟鄭媛一起,研究寶船的設計圖,在寶船的基礎上,修改船型,修改設計方案,重新設計出一種全新的戰列艦。
使用蒸汽動力,自然就用不上桅桿了。采用火炮攻擊的方式,不用接舷戰,船上的船員數量就大幅度減少了。
寶船的結構,陸離也進一步優化。高聳的船樓直接去掉了,船舷上的建筑高度大幅降低,加強了穩定性和抗風浪性。
船尾設計成方形,船首設計成銳角飛剪結構,類似于后世的船體造型。
船舷兩側,分別安裝六十門舷炮,前后甲板分別安裝兩門主炮。
如此一來,一艘長一百二十四米,寬五十米,采用鋼鐵龍骨,蒸汽機驅動,擁有一百二十四門火炮的無敵戰艦,正式完成了設計。
這個設計方案一出,直接把鄭媛嚇傻了。
“大人,這樣的戰船,沒個三十萬兩銀子,根本造不出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