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不忘挖井人。
嘉靖自然知道這一切都是誰帶來的。
誰平定的南倭北虜?誰打下的中南半島?誰開辟的南洋諸島?誰弄出來的高產農作物?誰設置的市舶司?
大明中興,嘉靖盛世,主要功勞就在陸離身上。
陸離已經是國公了,爵位已經到頂了,要封賞也只能奉上軍銜。
于是,嘉靖皇帝又下了一道旨意,封陸離為“左柱國將軍”。
距離最終任務的“上柱國大將軍”,還差了兩級。
陸離接到這個封賞,心頭也有些歡喜,只差兩級了。左柱國之后是右柱國,然后是上柱國大將軍。
獲得了左柱國將軍的封號,陸離從軍銜上,已經是大明最頂級的武勛將領了。只有英國公張溶,跟陸離一樣是左柱國將軍的軍銜。
做為嘉靖朝最頂級的武勛,陸離已經有資格對大明的軍務動手腳了。
于是,陸離給嘉靖皇帝上了一份“衛所改制”奏折。
在這篇奏折中,陸離說明了理由。如今大明境內,不存在外敵入侵的情況了。這些衛所兵丁,全國加起來足有數百萬軍隊,完全沒有存在的價值。
替換的方案改為,每省駐扎一支新軍,兵員不超過一萬人。全國兩京城十三省,只需要十幾萬新軍就足夠了。
隨同奏折一起的,還有陸離在南直隸改造各處衛所的方案和步驟,每一步走寫得十分詳細,十分具體,照著抄就能重整各地衛所。
至于裁撤下來的衛所軍官,陸離也給他們安排的去處。南洋諸島那么大的地方,豈能不設置衛所守衛?
這份奏折報上朝堂,朝中官員完全無所謂。
衛所兵早就爛透了,打仗也不指望他們。而且……現在大明內外也沒仗可打,都讓陸離打完了。
用陸離的方案改建衛所,除了能練出一支精兵之外,還能建造各種工坊,增加產出,好處自然是很多的。
對于全國各地的衛所兵丁來說,他們也很滿意,甚至還希望早點改制。
南直隸各處衛所的優越生活,早就讓其他地方的衛所兵丁眼紅的滴血了。
就連即將被裁撤的衛所軍官也很滿意。南洋那地方,就是個發財的好地方啊!以前沒機會去,只能眼紅別人賺銀子,現在……終于輪到我們了。
這項工作被如今擔任兵部尚書的張居正接了過來。
早就想整頓衛所,整頓京營的張居正,已經摩拳擦掌很久了。
朝中上下達成了共識,張居正主持的衛所改制工作順利推行。
有陸離提供的詳細操作方案,各地衛所改制工作十分順利,幾乎一呼百應。
京營復雜一些,但是,陸離也給張居正提供了新的方案。
設置大型制造工坊,就地消化京營的勞動力。不愿意當工人階級的,也可以出海。南洋那么多島嶼,想當土霸王的都可以過去。
至于京營的勛貴子弟們,也已經看不上吃空餉的那點銀子了,第一波出海南洋,到處圈地占資源的就是他們。
在這種情況下,從京營到地方衛所,改制工作十分順利,很輕松就搞定了。
全國各地的衛所,依照陸離的模式,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建設,各種工坊遍地開花。這就使得大明的工商業產出進一步暴增。
邊境地區的衛所改制,方案又有些變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