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科研的只管高科研,其他事情不要多想。
想到這里,陸離突然啞然失笑。操心過度了啊!直接把這個問題交給領導人不就行了么?
拋開亂七八糟的念頭,陸離把心思放在了自己擅長的科研上。
可控核聚變才是根基。
動力裝甲、電磁武器,激光武器,全都是建立在可控核聚變技術上的。
沒有強大的能源供給,就算拿出能量武器也沒用,根本沒有足夠的能源來實現。
電磁軌道炮的技術,現實中早就有了。激光炮技術,現實中早就有了。類似于動力裝甲的外骨骼技術,現實中同樣已經有了。
之所以無法投入實際應用,完全是因為沒有足夠強大能源。
那就先做可控核聚變研究吧!
在可控核聚變項目上,現實中同樣已經在研究,而且早就掌握了可控核聚變的原理。
核聚變的實現方式,分為引力約束,慣性約束和磁約束,三種方式。
引力約束就是太陽,慣性約束是氫彈,只有磁約束方式,才是目前唯一能實現可控核聚變的方式。
避難所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同樣采用的是磁約束方式。
當今世界上,采用磁約束方式的可控核聚變,分為托卡馬克磁約束和仿星器磁約束兩種方式。
簡單來說,托卡馬克裝置就是一個圓環,仿星器裝置就是一根麻花。
之所以需要采用磁約束方式,關鍵在于……核聚變反應的時候,就相當于一顆太陽,上億度的高溫會氣化所有物質。
除了無形無質的磁力,任何物質都無法直接碰觸聚變反應核心,一碰就沒了,一碰燒成了氣體。
只能用超強的磁力,把聚變核心約束在一個固定的位置,讓它不停的進行聚變反應,不停的釋放能量。
但是,能約束聚變核心的超強磁力,只能用超導線圈來實現。所以……超導材料是實現可控核聚變的前提。
當今世界上,限制可控核聚變技術走向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沒有常溫超導材料,只有低溫超導材料。
為了實現超導,必須消耗巨大的能量。維持聚變環境,也必須消耗巨大的能量。這就導致……聚變反應堆點燃之后,發電產生的能量,還不如維持核聚變運行所消耗的能量。
這完全毫無意義。
這個問題對于陸離來說,就不是問題了。
輻射劇情中,避難所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了,甚至實現了小型化,微型化,連一支電磁軌道步槍都安裝了微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
現實世界中的技術難題,工藝難題,對陸離來說完全不存在,只要照抄就可以了。
避難所的可控核聚變,同樣用的是磁約束方式,采用碳納米球填充石墨烯,從而制造出常溫超導材料。
石墨烯與碳納米球切線夾角1.1°,這個古怪而詭異的角度,竟然就是實現常溫超導的關鍵技術。
就跟當年的重大難題——如何消除玻璃中的氣泡一樣,答案簡單得令人無語。消除玻璃氣泡只要攪拌就行,實現常溫超導只要保持切線夾角1.1°就行。
如果不知道答案,要在無窮無盡的無數種可能中,找出正確的答案,簡直就跟大海撈針一樣。
實現了常溫超導,就實現了可控核聚變的磁約束。
接下來還有一項關鍵技術。
現實中的核反應堆,發電方式……全都是燒開水,這無疑是能量利用率極低的方式。
避難所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就不是用燒開水來發電了,采用的是磁流體發電技術,直接利用核聚變產生的高溫等離子體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