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什么“打發時間,隨便玩玩”,這就是瞎扯了。陸離總不能說這是為了研究可控核聚變吧?
“陸教授,您研究出來的虛擬現實技術,外界有各種各樣的言論。”
主持人又換了個話題,直接說到了本次新聞專題的核心,“對于這些言論,做為虛擬現實技術的創造者,您有什么要跟觀眾朋友們說的嗎?”
“一項新技術,從誕生到應用,必定要經歷被人們接受和認同的過程。”
陸離笑著答道:“因為對新技術的不了解,不可避難的會出現各種擔憂,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
“在這里,我跟大家說一下虛擬現實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安全保障。”
“很多人在猜測,是不是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需要在后頸窩開個洞,接一個插頭呢?事實上,這都是一知半解的人在無端臆測。”
“為什么要挖個洞?為什么要接插頭?完全不需要嘛!人體的神經網遍布全身,皮膚也是可以傳遞神經信號的,只要在皮膚上貼幾個貼片,就能完成虛擬信號的傳遞。”
“至于外界議論紛紛的安全性問題,我覺得這也是一種瞎擔心。虛擬互聯網技術的信息傳遞機制,完全跟人類的感知系統正常獲取外界信息一樣。”
“你看電影會擔心自己眼瞎嗎?你聽歌會擔心自己耳聾嗎?你聞一下花香,會擔心自己失去嗅覺嗎?”
“目前,虛擬限制技術已經在軍事訓練和科學研究上,進行全面的應用推廣。如果真的存在安全問題,國家會自廢武功,禍害自己的軍隊嗎?”
“這么簡單的道理,只要稍微想一下就明白的。”
“至于為何國外媒體對虛擬現實技術評價這么低……這個問題我不做回答。懂的自然會懂!”
這場新聞專題報道之后,國內的網絡輿論為之一清,原本一些被帶節奏的網友,很快就認清楚了事實。
這句“懂的自然會懂”,信息量巨大,足夠網友們腦補出幾十萬字的劇情了。
至于那些收了錢故意造謠抹黑的……呵呵,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
結束了新聞專題采訪,陸離又回到了寶山基地的實驗室。
信息產業部剛剛成立的虛擬網,要更新換代,其實并不困難。
在原有的硬件設施基礎上,只需要加載“人體感知神經信息表達數據庫”,把網絡信號進行轉換,在終端以虛擬信息的形勢發送就行了。
陸離要做的就是,設計一個不需要后頸窩接插頭的虛擬信息終端。
事實上,后頸窩接插頭的方式,才是真實度最高的虛擬現實技術。這樣的技術,一般人想用都不會給他用,全部留在軍方和科研機構。
民用產品,真實度自然要下降一個級別。
陸離采用體外貼片的方式,設計了一份真實度只有60%的虛擬信息終端。
這主要是因為,體外貼片的方式,沒有讓信號直接輸入神經網絡,而是通過皮膚感覺中轉,必可避免的會導致信號減弱。
等到未來可以對公眾開放百分之百真實度的虛擬網絡之后,只需要換成后頸窩接插頭的方式就直接升級了。
把貼片式信息終端設計方案,發給信息產業部剛剛成立的虛擬網集團公司之后,陸離就沒有關注這個方面的事情了。
可控核聚變才是陸離的主攻方向。
研究出耐高溫材料之后,陸離已經解決了可控核聚變的外殼和磁流體發電機,下一步要拿出來的就是實現磁約束的超導線圈材料。
材料是現成的,陸離只要抄過來就行。
但是……這太突然了。一旦拿出常溫超導材料,誰都知道陸離在可控核聚變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還必須緩沖一下,給上面留出應對的時間。
所以……先拿出硬質合金裝甲材料,弄出動力裝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