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與劇情無太大聯系,可酌情跳過!)
祝遠對于濱城這座城市的了解,開始于初中時期,那時候的校園流行文藝青年,而當時在同學們中傳閱最廣泛的一本書叫《最》,而祝遠最喜歡里面一位叫安東尼的在墨爾本學做菜的作家,這里是他的家鄉。
俗話說,一個不想當廚師的文藝青年不是一個好作家,應該說的就是他吧。
四月末的濱城是旅游的淡季,剛剛過去的清明節讓這個城市熱鬧了一把,現在又快速的歸于平靜。
街道兩旁的櫻花正開的茂盛,把這座‘浪漫之都’染成了粉色。
正漫無目的的逛著,祝遠突然看到不遠處有一家相機店,他腦海里突然閃過那一部電影的畫面。
“歡迎光臨。”當祝遠推開門,門上的風鈴響起,一個溫柔的女聲響起。
“你好。”祝遠禮貌的回應道。
“來旅游的?”
“差不多吧。”
“隨便看。”
短暫的交流后,祝遠打量起這個小店,店面確實不大,也沒有開在鬧市區,店面的裝修風格偏向于文藝清新的風格,除了相機,邊的墻上都掛滿的照片,風景,人物,建筑都有,而且是用那種拍立得拍出來的。
感覺這里不像是一個賣相機的商店,更像是一個拍照打卡的小景點,賣的是一種情懷。
祝遠正一張張的瀏覽著這些照片,店主女孩卻走了過來,“這些都是我拍的。”
祝遠看了看女孩,有看了看墻上滿世界的景點、人物照片,確定了眼前這個女孩就和初高中的他一樣,絕對是個文藝青年,當然,這個詞在祝遠這里不是罵人的話。
“拍的很好看。”祝遠回應道。
“謝謝。你也喜歡拍照?”
“挺感興趣的,但以前家里窮,買不起單反。”祝遠如實告知。
女孩輕輕笑了一聲,感覺像是很少見到這么老實的年輕人,“那現在打算買一臺?”
“是有這打算,你給推薦一下吧,別太貴了,我也買不起。”
“沒問題,那你是像要一臺拍立得,還是膠卷相機,或者數碼相機?”
“膠卷相機都是玩的情懷,不適合我這種人,還是數碼的吧,方便。”祝遠笑道。
最終經過小姐姐的一番介紹,祝遠還是入手了一臺富士x100v,不為別的,就單純的好看而已,配的上他的顏值。
在小姐姐的一番教導之下,祝遠也終于明白了什么是焦距,什么是光圈,什么是光感度和快門速度。
“喂,你接下來有什么事嗎?”祝遠付了錢正準備離開,相機店的小姐姐突然在后面叫住他問道。
“就瞎逛逛,學習怎么拍照。”
“我看你現在這樣,一個人一時半會兒是學不會了,反正我今天沒事,就陪你一起教你拍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