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自己覺得“孔智”這個名字不好聽,所以一般對于不熟悉的人,他都會自我介紹為“孔知之”。
孔知之有著一張完全不同于現代“小鮮肉”類型的帥氣臉龐,有時候乍一眼看去,甚至會覺得他的臉完全沒有任何特點,可如果看久了,就會發現這位的臉越來越帥氣,而且與大部分“小鮮肉”會年老色衰不同,如今已經年逾四十的孔知之從外表看起來只有三十歲左右,越老越有味道。
更重要的是,孔知之所具備的氣質也很獨特,哪怕他現在穿著普通的休閑服裝,可大多數人在看見他之時,腦海中依舊會浮現出一個飽讀詩書的君子形象。
曾經封竹也是因為受到孔知之的這種影響,所以身上才會養出一股淡淡的書生氣。
當然了。
這些都并不是封竹對于孔知之印象深刻的關鍵原因,封竹對于孔知之最深的記憶,還是孔知之曾經一直用來夸獎封竹的一句話:
“我們封竹長大以后一定是個帥小伙子。”
這是曾經孔知之最喜歡夸獎封竹的一句話,而現在封竹也的確做到了這句話的內容,因此封竹才會對這句話印象十分深刻。
也幸虧現在孔知之聽不見封竹的心聲,否則他恐怕會一口老血噴出來。
特么的,我當初只是跟你爺爺客氣一下而已,鬼知道你現在能長成這模樣,都已經超過······不對,是都快趕上我了。
一番寒暄后,封竹將孔知之請進門內。
廚房內料理的余香還未散盡,當孔知之走進餐廳之時,腹中“恰好”傳出了饑餓的抗議,事情都已經發展到了這一步,封竹自然不可能當做沒聽見,于是他就順口邀請孔知之共進早餐。
然后,孔知之客氣都沒客氣一下,直接就點頭同意了。
開玩笑。
要是剛剛沒有聞到里面傳出的香氣也就罷了,既然都已經聞到了那股非同尋常的香氣,如果孔知之還能忍住,那他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美食家了。
沒錯,孔知之正是“三種人”中的第一種,以平常世界各地美食,并對此做出品鑒,同時撰寫文稿發表雜質的知名美食家。
世界各地有很多知名餐館都喜歡邀請孔知之前去品鑒自家美食,因為他發表的《古炎美食雜志》文章在世界各地都很有名氣,可以幫助這些餐館迅速打響名氣。
除此之外。
孔知之品鑒美食還有另外一個作用,這也是封竹比較看重的一點,那就是他的舌頭可以精確平常出一道美食中的閃光點與瑕疵,這對于有的廚師而言并不是好事,因為這有可能會毀掉他辛苦營造的名氣,但對有的廚師而言,孔知之的品鑒卻能夠幫助廚師的廚藝進步。
而很顯然,封竹就屬于第二種。
封竹所制作的料理一旦超過那么他自身就很難發現里面的缺點了,這并不是菜品沒有缺點,而是因為封竹沒有那條敏感的舌頭。
這也是天賦的一種。
甚至對于廚師來說,還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天賦。
畢竟如果連自身料理的缺點都找不到,又何談解決缺點,從而更進一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