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一份“油浸魚”后,李二能便默不作聲的離開了。
只是之后日子的傍晚,除了于海言和胡濤以外,“一味屋”又多了一位常駐食客。
兩天后。
孔知之返回帝都。
上飛機的當天早晨,孔知之特意起了個大早跑來“一味屋”,想要借著“離別”的傷感再蹭一頓飯,但很可惜,那天早上封竹“剛好有事不在家”,任憑孔知之敲了半天門,里面都沒有任何反應。
同一日傍晚。
黃毛少年正在“一味屋”吃飯的時候,李二能剛好到來,結果爆出了一個略帶瓜瓤的消息,那就是李二能和黃毛少年李玄玉竟然是父子關系。
只不過兩人的關系貌似不是很好,當李二能來了以后,李玄玉二話不說,幾口把碗里的美食囫圇吞下去,轉身就想離開。
而就在李玄玉剛剛走到門口的時候,卻看見于海言剛好從門口走進來,并且,被于海言認出了他就是于海言在湖山大學教授某節課里的學生。
而且,還是掛了他那門課的幾個學生之一。
封竹從廚房里看的清清楚楚,當時黃毛少年李玄玉的臉色綠得就像西瓜皮一樣,看那模樣,如果不是時間地點不合適的話,恐怕他一頭攢死的心都有了。
等到后來胡濤和李文全并行過來的時候,可算讓兩人吃了一顆好大的瓜。
這件事對于封竹和胡濤等人而言,終究只能算是一個小插曲,畢竟·····掛了科然后剛好撞上自己教授的人又不是他們。
不過經過這件事后,黃毛少年李玄玉好像也看開了。
破罐子破摔。
之后來“一味屋”吃飯的時候,也不在刻意躲躲藏藏,只是每次當李二能過來以后,李玄玉總會故意拉開與李二能的距離。
李二能對此似乎習以為常,也不開口說什么,只是獨自坐在餐桌前,木著臉品嘗美食。
胡濤看著兩人這幅場景感覺很有意思,每次吃飯的時候都會坐在兩人的對面,感覺相當的下飯。
吃完晚餐后。
胡濤和于海言每日照舊圍著小山包附近晃悠一圈消食,只不過自從李二能和李玄玉在餐館撞見之后,這支消食的隊伍就增長到了四個人。
不過晃悠的時候,李二能和李玄玉兩人依然會拉開一段距離。
這一幕經常看的胡濤和于海言失笑不已。
畢竟這座山包附近的小路那么多,兩人要真想分開的話,完全可以一人選一條路走,可是這兩人每次偏偏都走同一條路,但是路上卻又拉開距離,相互不說話。
胡濤和于海言每天晚上看著這兩個人小孩子一樣的行為,干脆也不說破。
平靜卻又不缺乏趣味的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