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天了!
這是他們心中最真切的想法。
這一天注定會濃重記在大明的歷史上,徹查全國土地,攤丁入畝,這兩個政策由時任戶部左侍郎的王守仁提出。
一提出朝堂上就炸開了鍋,分作三方,一方贊同,一方不贊同,一方不說話。
朱厚照并沒有當堂作出決定,而是退朝讓眾臣思考。
一連三天,朱厚照第一次連續上了三天的早朝,群臣們也吵了三天。
終于,第四天早朝上,在古玄明確開口支持下,朱厚照同意了此政策。
更是當場罷免了兩位內閣大臣,提拔王守仁入閣,立即推行此政策。
整個京城中,陷入了巨大的震動中。
這股震動也向整個大明而去,從第一天開始,就有著越來越多的人目光看向京城,直到這時,群情激奮。
大明境內反對聲,絡繹不絕。
而就在這個時候,古玄帶著欽差衛隊,大搖大擺、毫不掩飾的出了京城,直向武當山而去。
大明境內的各大勢力,先后得到消息,心中了然,這是跟各大勢力談判來了,或者說是一個安撫。
各大勢力心思不一,或冷眼旁觀,或冷笑連連,或殺意涌起,或憂心受怕。
一雙雙眼睛緊緊盯著這支欽差衛隊。
沒有在意那些目光,古玄帶著衛隊速度非常快,兩天時間,就到了武當山下。
命令衛隊停止急行,整理著裝形象,古玄放眼望向武當山,竟能感覺到一股無形的勢。
目光微變,他知道、自己很可能還是小看了這位天下第一。
不過也沒多在意,暫時來說,雙方并不是敵人。
“義父,武當的人在前面迎接。”這時,一年輕人來到古玄身邊道,正是段天涯。
“嗯,走吧。”古玄一揮手,一馬當先。
很快,就看到了數百人站在武當山門前,見古玄到來,一同行禮:“參見神侯。”
古玄下馬,手伸出,笑道:“諸位不必多禮。”
“武當有失遠迎,還望神侯見諒。”武當眾人中,一中年道人走出、客氣道,乃是武當第二代掌門宋遠橋。
“宋掌門客氣。”朱無視笑著擺手。
除了張三豐,武當掌門以及諸多長老幾乎都來了,足以證明態度。
“神侯大量,家師前日剛剛出關,正在山上等候神侯,還請神侯移步山上。”宋遠橋也露出些許笑意道。
“好。”一聲應下,一行近千人向山上而去。
一路上,自然不可能安靜無語,不過古玄也只是跟武當眾人聊著武當風景,以及一些道教理論,絲毫不提這次真正的目的。
因為雙方都知道,這件事,武當中只有張三豐能做主,其他人都不行。
同時,古玄也在暗中打量著武當眾人,不得不說,武當的確是高手眾多。
(畢竟不是歷史,所以朝堂上的事盡量簡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