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設御史臺,直接對古玄負責,監察百官。
軍方上,設軍務閣,軍務閣幾位大臣,皆稱太尉,輔佐古玄處理軍務,軍隊中的各種事務,都轉移到軍務院。
連丞相都不能再插手,呂不韋等人的權力可謂是下降了許多。
軍政差不多全部分離,只對古玄一人負責,君權再次大增。
這就是新政體的主體結構,至于其它太醫院、欽天監等,不在主體結構之內。
地方上,也按照新政體的主體結構,開始做一些變動調整。
需要的官員數量增加了不少,但有招賢令那一次的收獲,完全足夠。
這一次改革,牽扯之深之大,不用多說。
想要完全適應這套政治體系,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需要長時間的磨合適應。
一轉眼,到了秦王政六年,朝堂表面上方才平靜下來。
這時,古玄的目光,也分出了很大一部分,投向了六國。
雖然鄭國渠還沒修好,雖然新的政治體制還沒有完全磨合好。
但以如今大秦的實力,古玄數年的準備,可以行動了。
章臺殿。
軍務閣三位太尉,蒙驁、趙摎、尉繚三人,王齮、麃公已經去世。
政務閣四位丞相,呂不韋、蔡澤、熊啟、贏騰四人。
再加上古玄特地召來的王翦、蒙武、隗狀、王綰,去年入秦脫穎而出的李斯,以及幾位年輕人王賁、蒙毅、甘羅。
十幾人齊聚,沒有廢話,古玄直接開口,讓所有人精神一振,“寡人欲滅一國,眾卿有何良策?”
平靜不嚴的語氣中,盡是堅定、不容置疑,顯示著古玄的堅決。
在場所有人,立刻明白了,此事已定。
有興奮者也有擔憂者,七國爭鋒了這么多年。
大秦終于決定要滅一國了!
同時、快速思索起來。
沒有多久,呂不韋目光閃爍,壓著激動道:“敢問大王,欲滅哪一國?”
如今他的不甘野心,已經被滅的差不多了。
如此,他剩下的就是身為大秦丞相,而取得的功績。
滅國,他是在場最期待的人之一。
“寡人尚未決定,所以聽取眾卿的意見。”古玄平靜道。
聽此,呂不韋立刻道:“大王,臣以為、當先滅趙國。”
“呂卿繼續。”古玄看去,并沒有什么異樣的感覺,一視同仁。
“大王,六國之中,楚國最強,齊國與我大秦并不接壤,自不必多說。
剩下四國中,趙國最強,與我大秦征戰多年,骨頭最硬,最難對付,是我大秦東出的最大障礙。
我大秦正好全力將其滅掉,趙國一滅,魏、燕、韓三國再也不足為慮。
滅趙,魏、燕、韓三國,就是我大秦的囊中之物。”呂不韋侃侃而道,充滿了一種異樣的激情。
不少人聽的暗暗點頭,的確如此。
那四國中,甚至在六國中,這些年對大秦造成傷害最大的,就是趙國。
明明實力不如大秦,但就是能撐著一口氣,與大秦硬抗,打不死一般。
趙國一滅,大秦東出道路的最大障礙也就掃除了。
(求訂閱,謝謝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