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您好,請問哪位?”
電話那頭傳來了一道很富有感染力的男中音,“請問您是傅先生嗎?”
傅樂:“對,我是,你是哪位?”
男中音:“我是寰宇生物科研基金會評估員童淼,我們收到您的申請后,對您的公司以及實驗項目進行了評估,現在有一些問題想詢問您,請問您現在方便嗎?”
“寰宇基金會?”聽完對方的話,傅樂楞了一下,隨后猛然間想起,上個月自己好像填了一個什么申請書來著。
“對了,寰宇科研贊助金。”
傅樂一下想起來了。
上個月中他申請過寰宇科研基金會的100萬科研贊助金。
雖然知道希望不大,但當時也是走投無路了,抱著萬一的希望填寫了一些資料。
沒想到基金會竟然會打電話給自己。
“嗯,您問。”傅樂不知不覺間,連話語都變得恭謹了起來。
沒辦法,誰讓對方是財神爺呢,睿陽能不能繼續維持下去,就看對方松不松口了。
童淼:“電話全程錄音。”
傅樂:“嗯!知道了。”
童淼:“那好,現在正式開始。我看申請說明里提到,您做過11年麻醉師,為什么最后沒做了?”
傅樂:“因為感情問題。”
童淼:“那您為什么又想到去研究止痛藥呢?”
傅樂:“因為我相信任何一名真正的麻醉師,都希望開發出一款能有效阻斷痛覺,卻不產生欣快感的鎮痛藥。”
童淼:“我不是太明白,您能不能詳細講述一下原因?”
傅樂:“好!聽起來好像有些無厘頭,鎮痛藥止痛是分內的事,附加提供欣快舒爽感不是更好嗎?
然而世界上無數問題就出在這個“讓你爽”的感覺上。
欣快感這個詞聽著冠冕堂皇,但它與“吸D”、“D癮”、“戒斷反應”這幾個字幾乎是兩位一體了。
你可能不知道,一個可悲的事實是,拯救億萬癌癥、劇烈疼痛的病人,同時是開展手術必需的鎮痛藥,正被追求快感的癮君子們濫用,成為談之色變的“D品”。
你像目前臨窗最常用的鎮痛藥是阿片類藥物,這里的阿片其實是委婉的英文譯名,其實準確的名稱是Y片。
阿片類藥物最初指從罌粟蒴果提取的樹脂滲出物,其后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過渡為人工半合成、全合成的麻醉、鎮痛性藥物。
臨床常用的有嗎啡、丁丙諾啡、芬太尼、杜冷丁、曲馬多、美沙酮等,還有各類止痛藥物膏貼、乳劑很多也都含有阿片藥。
阿片類藥物作為強鎮痛劑,進入神經系統各處后和阿片類受體結合,能快速提高機體的痛覺閾,降低機體對疼痛的感受,產生強大的鎮痛作用。
但它另一個作用就是讓使用者產生一種特殊的欣快感和十分歡愉、舒適的感覺,這也就是導致此類藥物被濫用的根本原因。
欣快感和成癮性幾乎無法剝離,超常的快感是愉悅,也是地獄。
爽不是問題,問題是要一直要爽。
人類主觀上尋求強烈刺激的意愿幾乎是無窮無盡的。
體驗過一次遠超想象的快感后,任何普通刺激都像是撓癢癢,快感閾值一旦被拉高,就很難被壓下來。
所謂由奢入儉難,爽過了還想爽,就是癮。
一個癮字,毀了無數人。
作為一名麻醉醫生,我很悲哀的看到,許多原本被發明出來造福人類的藥物,被濫用成D品,這既污名化了該藥物,也是對極度疼痛、有正當鎮痛需求的患者犯下的嚴重罪行。
比如氯胺-同,它是小兒麻醉領域非常優秀的短效鎮痛藥,起效快、代謝快,有分離性麻醉的功能,用在小兒短平快手術中非常合適。
但它現在叫K--粉,沒有人知道它曾經是麻醉醫生的好幫手。
正因為如此,所以我特別希望能夠盡快弄清整個痛覺信號,研發出一種不依賴阿片受體,就能有效阻斷痛感的鎮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