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回城,倒是不急于一時,有一件事,萬萬不能忽略了啊!”
李泌這么一說,李亨只是稍微皺了一下眉頭,就恍然大悟道:“先生提點的是,太上皇尚在蜀中,朕立刻修書一封,著人快馬送到蜀地,在此恭迎太上皇回到長安城,太上皇一旦歸來,朕立即將這皇位交還給太上皇,繼續回到東宮做太子!”
李亨一面說著,一面已經開始著手去找紙筆了,但李泌卻擺手道:“陛下萬萬不可!”
“這是為何?之前太上皇將皇位傳給了朕不過就是權宜之計,太上皇尚且春秋鼎盛,再執掌朝政數年當是無礙啊!”
顯然,李亨這可不是給李泌做做樣子,而是真的要把這皇位還給李隆基,畢竟這樣的事兒在大唐也是第一回,自己要是把李隆基接回來了,然后繼續把持朝政,這個事兒怎么想怎么都是別扭的,弄不好就會落得個不孝的罪名。
以李亨的性格,是絕對干不出這樣的事兒的。只不過之前戰事吃緊,他一時間沒往這上想罷了。
“話雖如此,但陛下要是真的這么辦了,太上皇反而不好意思回到長安城了,那對于他老人家來說回來不就成了為了搶奪陛下的功勞和皇位了?這么做,反而是會逼迫得太上皇終老蜀中了。”
李亨聽了李泌這話,轉念一想,自己的父親還真就能干出這樣的事兒來,當時就又急的冒汗了,問道:“那先生以為如何能讓太上皇安心歸來?”
李泌顯然心里早就有打算了,微微一笑,說道:“陛下只說如今陛下得了太上皇的傳位之后對太上皇日漸思念,如今終于把長安城奪回來了,只想早日讓太上皇回到他的興慶宮中,好讓陛下盡孝,況且太上皇回到長安城,對于我大唐將士們也是一個定心丸,定能讓我軍迅速平定叛亂!”
“如此甚好!就按先生所說!”
李亨其實是個沒啥主意的人,好在還算是能聽進去勸,當時就按照李泌的說法寫好了一封書信,專門讓一個李隆基熟悉的宦官以最快的速度送到蜀中。
他自己也不著急回到長安城了,一面派遣了左仆射裴冕替他到長安城祭祖并且告慰百姓,一面給李豫下了命令,讓他不必在長安城等待自己,只管繼續執行下一步收復洛陽城的計劃。
這個消息對于李豫和郭子儀來說,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李隆基從蜀中回到長安城,滿打滿算最快也得二十多天的時間,他們當然不能等著,只能立馬安排攻打洛陽的戰斗,不能給安慶緒他們太多的反應時間。
而所有人都知道,打洛陽,絕對是場硬仗,從長安城城東而出,一直到洛陽,這中間可以讓叛軍設防的地方有很多。
而且叛軍集合了從長安城逃回去的人馬,至少能在洛陽聚攏接近二十萬的大軍,在數目上已經超過了唐軍,所以這一仗的難度,幾乎就是打長安的一倍還得拐個彎。
在接到了李亨的將令之后,李豫第一時間就把郭子儀和主要將領都召集到了他的廣平王府,開始商議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