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小五郎知道的是這一次他們所產生的變化導致他們之間的聯絡不如以往那么方便了,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自打這一次變化之后,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落在大唐的眼里。
李倓對他們還是相當寬容的,給他們定下來的是一月之期,在這一個月的時間,他們依舊可以在長安城里享樂,但更多的任務是得把這長安城里的變化告訴給他們自己的國家。
畢竟人家派遣了一大堆的貴族過來,到這就讓李倓都給發配下去種地去了,人家的國家和部族還是有知情權的。
一個月的時間,風平浪靜,大多數的遣唐使都選擇了在長安城中享受自己有限的狂歡。
當然,倭國的節度使為了不讓自己顯得太過鶴立雞群,大面上也是這么做的,而且人家這么玩的時候是出于真性情,他們玩之前還得在心里面默念一句罪過,這都是為了倭國的大業啊,那虛偽的小表情簡直就是讓人作嘔……
一月之期到了之后,大唐也是相當夠意思的,每一隊遣唐使都派出了一小隊軍隊護送著到目的地,這對于大部分遣唐使來說都是一件好事,但是對于倭國人來說,卻免不了限制住了他們的手腳。
當這些遣唐使被送往各個州郡的時候,一些國家和部族的首領也已經得到了消息,知曉了這一次李倓對遣唐使的調整。
最先知道消息的自然是距離大唐并不遙遠的回紇。
牟羽可汗在跟大唐簽訂了盟約之后,效果是立竿見影的,因為商道的重開,很多在回紇人這并沒有什么大用的東西馬上被拉到了大唐。
不管是在幽州、太原還是長安城,回紇商人又開始發光發熱了,而他們帶回到回紇的則是真金白銀和回紇人急需的東西,這極大的緩解了回紇百姓的壓力,讓這段時間一直就處于輿論中心的牟羽可汗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緩解。
自從他當上了回紇的可汗之后,回紇馬上就變成了一個戰斗民族,大有不把大唐戰敗了誓不為人的架勢,不過在經歷了幾次戰敗之后,回紇的百姓累了,倦了,也怕了,大唐在他們心中就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妄圖翻越他,最終只能夭折在山腳下。
現在,牟羽可汗和回紇人都算是換了個活法,李倓在簽訂盟約時候答應他的事基本上都做到了,唯獨這個的耕種的事,一直還沒有下文。
不過牟羽可汗短期內也并不打算詢問,因為他知道大唐的百姓之所以饑荒發生的不多,根本就是他們的耕種技術,這是大唐的立國之本,要是直接就對他們回紇人傾囊相授了,顯然也是不太現實的一件事。
但是這一次遣唐使傳回來的消息,說是李倓改變了遣唐使的職責,這一次竟然直接變成了農桑使,任務就是到一個大唐的郡縣去協助管理農桑之事,是要干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