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絕對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而且一直都是,你的拳頭要是不夠硬的話,那等待著你的就只有被人吞并這一個結果。
而在這方面要強大起來的話,還是那句話,得建造起來一支相當強悍的海軍。
李倓之所以需要大量制造船只的好工匠,不光是因為現在正停靠在海邊的那兩艘就算修好了基本上不可能遠航了的戰艦,而是以后更加多的戰艦。
李倓早就已經通過資料查好了,按照現在能夠找到的資料,只要是工匠沒有問題,能夠最多做出多達六種的戰艦。
李倓也曾經深入的了解過這六種戰艦,至少從他個人看來,這六種戰艦都是有用的,所以他覺得自己應該把這六種戰艦全部都制造出來。
這顯然就是后世海軍那幾種戰艦的雛形,單獨的戰艦種類是絕對不可能成為稱霸海上的勢力的。
大唐頂配的海軍主要配備的六種戰艦分別是樓船、艨艟、斗艦、走舸、游艇、海鶻,這其實在這個時代真的已經算是夠精良的了,打倭國人的戰艦那就好像是玩一樣。而且歷史已經證明過這一點了。
在這六種戰艦之中,樓船體型巨大,每一艘承載的士兵和水手最多能達到六七百人,是海上作戰的主力平臺;艨艟、斗艦、走舸負責突襲近戰;游艇則擔任艦隊聯絡、偵查;海鶻配備防傾覆浮板,是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使用的特種船只,可以說是已經做到了對多種場景的全覆蓋,基礎的框架肯定是沒問題了,剩下的就是對各種船只的改造和相對應的水軍的訓練了。
李倓也曾經查詢過這段時間里面大唐發生的海戰,發現自打開元年間之后,基本上就沒有發生過,雖然水軍還是在那邊駐扎著,前期數目也保持著,但是真正懂得水軍的將領肯定是不多了。
所以這個事兒就只能是由李倓自己來琢磨了,當然最主要的意見還是得來自于洪源和張沖,誰讓大唐的水軍已經萎縮的就剩下這么點了呢?
當然,因為對后世那些先進的技術多多少少的都知道那么一點點,所以李倓是一定要對他們提出指導意見的,以免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走了彎路。
通過研究李倓已經發現,大唐的戰船都是采用釘接和榫卯并用的平接結構,并在船身內設置了水密封倉壁,不僅保證船身堅固、光滑,航行阻力低,還有效提高了防沉沒的能力。這讓李倓不得不對于這個時代的工匠們豎起了大拇指。
有了這些個工藝上面的基礎,不管是自己日后想要怎么對于這戰船進行改良,都是可以輕輕松松就實現了的。
除了戰船上面的工藝十分的純熟之外,在戰艦上面搭載著的兵器上面,也是十分的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