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許遠嘴里面說出來的那幾個數字,讓蘇護的當時就瞪大了眼睛。
這可比九品官吏的待遇還要好上不少啊,幾乎是完全顛覆了來之前他對于這件事的認知。
在這個時代,官員的俸祿基本上都是十分透明的。
大唐此時的官員俸祿一般由祿米、人力、職田、月雜給、常規實物待遇和特殊實物待遇幾部分組成。
而在長安城中正三品的官吏的每一年的俸祿是這樣的:每年祿米四百石,職田九頃,雜役三十八人,每日發常食料九盤(細米二升二合,粳米八合,面二升四合,酒一升半,羊肉四分,醬四合,醋四合,瓜三顆,鹽、豉、蔥、姜、葵、韭之類各有差;木橦、春二分,冬三分五厘;炭、春三斤,冬五斤),大概約合每月八千文;每日可享受免費工作午餐,每年元正冬至各賜絹五匹、金銀器、雜彩不等(包括夫人),依據品級國家配發至少五種不同場合的服裝(包括全套衣帽鞋帶配飾);本人或祖父母、父母亡故,給營墓夫六十人役使十天,按品級配給喪葬所需一應器物,贈絹、布、綿等一百段,粟百石。
遇有特殊情況,還有賞賜。一般官吏每三年考核一次,業績突出者可加俸祿,反之則減扣。
當然,大唐的官吏還有其他待遇,如親屬免役、住房、乘車、受田、子孫享受優先入學和做官等優惠和特權。
每年可享受公休假,大唐如今是一次十日的時間。家里父母亡故,享受“丁憂”一年。并規定:“諸職官年及七十,精力衰耗,例行致仕。”
而古時候平均壽命不長,七十歲退休,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基本上是等于終身制了。而且對退休官員還要舉行歡送儀式,再給他發一個“光榮退休”的證書,雖然形式不同,但意思是一樣的。
三品以上官員致仕后,仍恩準在朝廷行走,參與國家大事。五品官以上致仕者給半俸,功臣元勛經皇帝特批,退休后可保留全薪。當年大唐的名相房玄齡、宰相宋璟致仕時,皇上特批均賜全祿。六品以下官員退休,則賜給一定數量的田地養老。
正是這些條件,讓蘇護這樣的考生們對于金榜題名趨之若鶩。
但是就算是他們真的金榜題名了,一開始的時候多半也就是個九品的官吏,大唐的九品官吏,待遇可就有點一般了,每年也就是十五兩的俸祿,五十石的糧食,再加上兩三個雜役,一點點田地。
所以剛才許遠對蘇護說出來的待遇,已經遠遠的超過了大唐的九品官吏了,況且他還可以帶著自己的父母和家人到東牟水軍去,還白白的給他們提供住所,這其實又是一筆相當可觀的待遇。
蘇護足足反應了半天,才開了口問道:“許相,不知這工匠的考核,有什么標準?”
許遠這才微微一笑,情況跟之前李倓預測的一樣,別的都不用說,這個條件要是扔出去,但凡是家境一般的考生肯定是都不可能拒絕的,因為這個提前比當官還要高。
一開始的時候許遠還有點不信,但是現在他信了,因為事實已經擺在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