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和堅持道。
他說完,毛澄就站出來,附和道:“陛下,閣老之言,的確老誠謀國,太后德昭日月,萬民敬仰,若是不尊太后圣母,只恐百姓不安!”
見毛澄說話了,梁儲無奈,也只能道:“啟奏陛下,臣也以為,不該怠慢了太后,以免有人惡意揣測,散播流言蜚語,對陛下不利。”
三門重炮,一致對準了朱厚熜。
哪管文臣之間勾心斗角,但是在關鍵問題上,還是站在一起的。
而且支持張太后,穩固她的位置,就能借助孝道,壓制朱厚熜,給新君上一條鎖鏈,何樂而不為呢!
在這一點上,幾位大臣信心滿滿,他們不覺得朱厚熜能拒絕。
道理很簡單,張太后迎接他進京,這是對他有恩,朱厚熜敢忘恩負義嗎?
而且張太后當了十多年的太后,大明朝還沒發生過太后降級的事情,道理上根本說不通的。
其實楊廷和等人都反復盤算過了,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讓朱厚熜過繼給孝宗,都是最簡單的辦法,什么麻煩都能迎刃而解,又何必百般拒絕呢?
文臣們不理解朱厚熜,而朱厚熜也不理解他們。
不管有多少道理,我始終都是朱厚熜,讓我改變,那是癡心妄想!
“閣老,你們說得都對,只不過朕這里有一份太后手諭,你們想不想看看?”
說著,朱厚熜當真拿出了一份手諭,遞給了楊廷和。
接在手里,楊廷和都有點傻,看字跡,的確是張太后所寫,她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告誡群臣,要好好輔佐新君,她并不在乎虛名……
的確是誰反對都沒用,可當事人不愿意要,你們還怎么硬塞給人家!
這是怎么回事?
楊廷和確信,朱厚熜在進京之前,根本沒有和張太后聯系過。
要說唯一的見面,就是剛剛去拜謁太后。
這么短的時間,朱厚熜竟然能讓張太后給他寫這份手諭?
難不成是這小子給太后灌了**湯,否則怎么說得通呢?楊廷和不斷提高對朱厚熜的看法,可是這小子總能給他意想不到的驚喜。
莫非說他真的老了?
跟不上了?
見楊廷和眉頭緊皺,朱厚熜的舒坦就不用說了,他拿過御筆,將尊奉張太后的一段劃去。而后對梁儲道:“閣老,趕快重新擬一份登基詔,讓司禮監用印,昭告天下,可千萬別耽誤了吉時!”
誰要是再把新君當成小孩子,誰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大傻瓜!
他是從哪學來的這一套本事?
莫非說真有天授不成?
這是梁儲在奉天門上,宣讀了登基詔之后,最真切的感受。
連楊廷和都低估了新君,自己的那點心思,真是白費了!
連續的勝利,讓朱厚熜欣喜若狂,他并沒有忘記自己的第一功臣。
“富貴,你給我的那六個字,實在是太妙了!沒有別的,在京五品以下官員,你隨便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