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了多年以前,那還是年輕的時候,自己不過是個窮書生,夫人卻是名門閨秀。他們相逢,相識,過著清貧的日子。
那段苦日子,現在品味起來,卻是越來越甜。
嚴嵩是個晚發跡的典型,他都年近半百,才趕上了大禮議。
在這場政朝當中,嚴嵩站隊成功。
而且還順利渡過了帝黨內部洗牌,成為王岳之后的第一人,王岳出征海外,他接任首輔,順理成章。
嚴嵩覺得即便他的威望能力都不如王岳,但好歹他還有經驗在,足以在朝堂立足。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順順利利,做個太平首輔,這還不行嗎?
基礎王岳已經打好了,國庫充盈,還沒有外患。
說實話,就算是個傻瓜,也能當好這個首輔啊!
起初的嚴嵩真的沒有覺得有什么難的。
但是很快嚴閣老就遇到了麻煩。
“夫人,就拿工部的鐵路計劃來說吧,他們把路線送來,土地征用、車站設計,需要的經費,會產生的收益,一股腦全都送到了我的面前。另一面西山書院也送來了一堆評估報告,還有沿途各地的代表也提出意見,弄了一堆東西,堆成了山。然后太子殿下催促,要半月之內,拿出方案。你說我該怎么辦?”
歐陽氏讀書不少,她眉頭緊皺,“的確是時間緊了點,可以往太師是怎么做的?他怎么能輕易決斷呢?”
嚴嵩搖頭苦笑,“夫人啊,我也是坐上了首輔的位置,我才注意到的。明明是非常復雜的東西,可是太師幾天的功夫,就能拿出方案。而且還能基本精確。就拿兩京的鐵路來說,太師堅持只設二十二個車站,不是主要城市,不設車站,火車運行必須保證速度。”
歐陽氏下意識頷首,“這沒錯啊!”
嚴嵩苦笑道:“夫人,我接到工部計劃,距離不足兩京鐵路三分之一,車站卻多達三十五個!”
歐陽氏大驚,“怎么會這樣?”
嚴嵩道:“他們最初跟我講,是要方便百姓出行,尤其是一些主要農村,要照顧到。我聽著也有道理,可后來我才清楚,一旦設立車站,周圍的地價就會暴漲,在車站周圍,建造工廠,開發住宅,獲利不可勝數。”
歐陽氏吃驚道:“他們等著修路之后,買地賺錢?”
“夫人啊!你想錯了,他們是提前下手,然后說通學者,幫著做評估,再買通工部。我這個首輔,其實是最后知道事情的,偏偏還知道得一知半解!”
歐陽氏困惑地皺著眉頭,怎么想都想不通。
“老爺,那些學者可是名聲極大,桃李天下。慶兒也在西山書院教過書,他們怎么會不愛惜自己的名譽啊?”
嚴嵩苦笑,“他們是愛惜名譽,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愛惜名譽。一萬銀元,兩萬銀元,要是一萬金元,兩萬金元?名譽總有個價格,還有,即便是那些視名譽為生命的學者,收買不了,在評估的時候,大可以把他們踢出去。這幾年宵小之徒大行其道,真才實學的人,坐冷板凳,這樣的事情還少嗎?”
歐陽氏瞠目結舌,說實話,在她的印象里,大明朝一片歌舞升平,太平盛世,斷然沒有什么黑暗的。
可是聽丈夫這么說,簡直是積弊叢生啊!
“老爺,真的有這么嚴重嗎?”
嚴嵩苦笑著搖頭,“我也說不好,要說不嚴重,光是我知道的貪墨手段,就層出不窮,多如牛毛。數額之大,難以估量。可要說嚴重,大明還在往前走,每年的關稅都在迅速增加,財政盈余還有不少,有些時候,我就告訴自己,不要小題大做,把眼睛蒙上,得過且過,也就是了。說來說去,我不過是個裱糊匠,辛辛苦苦十來年,都讓徐階給戳破了,他真是好恨啊!”